2015年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类型占比。
1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手机网民网络安全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95.9%的手机网民在2015年遇到过手机信息安全事件,其中,52.7%的用户认为自己没有因此造成损失,26.4%的用户在遭遇手机信息安全事件后不会采取任何措施进行处理。
报告称,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和由于手机安全问题花费时间和精力解决的用户占比分别为26.4%和26.1%;造成用户话费、流量丢失或者账户资金丢失等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为8.9%。
报告指出,2015年,国内手机信息安全事件数量显著增长,其中骚扰类安全事件的用户覆盖率很高,骚扰、广告电话和广告违法短信的用户覆盖率均在75%以上。
通过手机病毒、恶意软件窃取用户信息的信息安全事件其用户覆盖率均未达到20%,不过其手段越来越隐蔽,大多数用户被盗取了个人信息之后很难察觉。报告指出,虽然用户察觉到的比例较低,但手机病毒和恶意软件在2015年影响群体不减反增。
具体来看,报告显示,8%的手机网民认为目前使用手机上网非常安全或比较安全,而认为使用手机上网比较不安全或很不安全的比例仅为12.8%。
用户对各类手机信息安全事件的感知。
67.5%的手机网民认为扫描二维码可能存在风险,并会在扫描二维码时进行有意识的鉴别;仍有29.4%的用户认为不会有风险或没有想过此类问题。
58.9%的手机网民没有听说过伪基站,另外 15.8%的用户虽然听说过伪基站但对其带来的危害并不了解,仅有 25.2%的用户听说过伪基站也了解其可能带来的危害。
手机网民中会主动查看手机软件隐私权限的用户仅占 35.8%;只有8%的用户会通过手机安全软件的提示留意手机应用的隐私权限;高达56.2%的用户完全没有注意过手机应用的隐私权限问题。
在预防信息安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使用手机安全软件进行查杀病毒和恶意程序已经成为当前手机网民的首选处理方式,用户占比高达48.6%;通过社交媒体公布安全事件、向相关部门举报投诉以及向安全联盟反应问题的占比分别为10.7%、10.1%和8.1%。
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国内手机安全软件用户规模达到4.5亿,占整体手机网民的72.6%。“手机垃圾清理、手机内存清理、扫描杀毒、骚扰电话拦截和流量监控是目前手机网民最”为常用的五项功能,使用率均在60%以上。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姚 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