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荣:防汛抗灾中的辩证法

2016-08-10 16:56  

 

 
编者按 
       市委书记刘雪荣在认真总结多年来防汛抗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理性思考和科学归纳,撰写了《防汛抗灾中的辩证法》文章。日前,根据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批示意见,省委办公厅《参阅件》已刊登此文,现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物质与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黄冈境内集一江、六水、百湖、千库于一域。特殊的自然地理、独特的气候条件、众多的水利设施、繁重的管护任务,使得防汛抗灾历来是黄冈天大的事。熟悉和把握规律,充分认识黄冈雨情、水情、工情、汛情,是做好防汛抗灾工作的前提。每年从5月1日至10月15日是主汛期,这期间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5月1日至6月中下旬,是汛情酝酿积累的阶段;第二阶段从6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是汛情集中暴发的阶段,也是防汛任务最繁重、最艰巨的时期;第三阶段从8月底至10月中旬,秋汛到来,同时可能发生严重的旱涝急转。实际工作中,我们总结出了防汛抗灾的“三大定律”:第一定律是“转移转移还是转移、避险避险还是避险”;第二定律是“巡堤巡堤还是巡堤、查险查险还是查险”;第三定律是“预案预案还是预案、准备准备还是准备”。这三大定律在今年的防汛抗灾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黄梅县实施的“北水南调”工程和武穴市实施的“东水西调”工程,是今年防汛抗灾中的创举,是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经典范例。6月下旬以来,黄梅县45公里的太白湖堤经过长时间高水位浸泡,险象环生,老县河也水满为患。“与其被动堵水,疲于应战,不如主动疏水,科学调水”。该县决定将境内北部的太白湖、张湖圩、老县河水向南调至小池清江口电排站排入长江。这在黄梅历史上是破天荒头一次。他们集中领导、专家、群众的智慧,想方设法开辟东中西三条调水通道,成功将3000余万立方米的水提前一个月左右排入长江,为减轻防汛压力、灾民重返家园、迅速开展生产自救创造了有利条件。无独有偶。正常情况下,武穴市武山湖水从西向东流入太白湖,再入龙感湖,最后排入长江。但由于今年长江和龙感湖长期高水位运行,太白湖将长期承受超警戒水位的压力。市“三湖”地区防汛分指挥部与武穴市防指研究,打开节制闸童司牌闸,让太白湖水从东向西倒流入武山湖,再由武穴官桥泵站经百米港排入长江,达到短时间内降低太白湖水位的目的。这两大工程创举,充分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 

    整体与局部 

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局部离不开整体,整体也离不开局部,全局高于局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同时也要立足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相对于整体的湖北,黄冈是局部。黄冈江河湖库一应俱全,有长江干支堤263公里、3731条河流、114座湖泊、1230座水库,在全省防汛抗旱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湖北防汛“打句号”的地方。6月19日一场特大暴雨,标志着全省防汛抗灾的战斗率先在黄冈打响。我们紧急行动、快速反应,迅速动员全市上下紧急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投入防汛抗灾。7月2日上午,省委书记李鸿忠深入红安调研指导,要求我们“用超记录的精神状态应对超记录的洪水”。市委、市政府于当天下午召开防汛抗灾电视电话会议,迅速传达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鸿忠书记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坚决打赢防汛抗灾攻坚战。 

“三湖”(武山湖、太白湖、龙感湖)地区及西隔堤是长江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黄梅、武穴、龙感湖三地持续努力,基本形成了“三湖调蓄、六闸调控、三站排涝、两堤挡洪”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但由于工程质量不高、年久失修,防洪能力严重不足。过去防汛也主要靠三地各自为战。面对今年特殊的防汛形势和压力,市委、市政府于6月20日召开“三湖”地区及西隔堤防汛保安专题会议,决定成立“三湖”地区及西隔堤防汛分指挥部,由一名市委副书记任指挥长、四名厅级干部和一名正师职干部任副指挥长,统筹指挥三地的防汛抗灾工作,督促三地联防联动、科学调度、通力协作,使整体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在巡堤查险的过程中,一个管涌、一处散浸、一块脱坡,看似局部的问题,如果处置不当,就会迅速演变成全局的大问题。因此,我们始终将巡堤查险作为防汛抢险的第一举措、关键举措,坚决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险情,第一时间处置险情。6月18日以来,全市累计处置各类较大、重大险情1126处,其中,长江干支堤53处、中小河流民堤290处、湖泊主要围堤66处、闸站149处、水库568处。由于发现处置及时,有效避免了事关全局的重大灾害的发生。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6月19日第一轮强降雨发生后,严峻汛情与干部群众思想准备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当日晚,市委召开常委会,紧急研究部署防汛抗灾工作,要求全市上下将思想行动迅速转移到防汛抗灾上来,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6月22日晚,市委、市政府召开第一次防汛抗灾电视电话会,提出“以防汛抗灾为中心,全市总动员,全力以赴投入防汛抗灾”。7月2日,召开第二次电视电话会,贯彻落实鸿忠书记提出的“生命第一、生活第一”要求,最大限度地转移安置群众,同时启动民政救灾二级响应,确保灾民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所、有病能医。7月13日,召开第三次电视电话会,明确提出当前和下一阶段防汛抢险、生产自救和恢复重建、维护社会稳定三大任务。防汛抢险紧紧盯住长江干支堤、西隔堤和水库湖泊三个重点部位和巡堤查险、除险固堤、湖库调度三项重点措施。7月25日,根据水雨工情和形势的变化,市委、市政府在麻城、红安召开全市精准扶贫与恢复重建现场推进会,重点部署大灾之后的这两项重点工作,同时,统筹抓好防汛抢险、抗旱准备、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防高温防中暑防疫情和灾后垃圾清理、社会稳定、安全生产、总结表彰等七项工作。回顾整个过程,我们始终坚持统筹协调、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由于各地情况不同,每一时期每个地方的重点工作也不尽相同。在前几轮降雨过程中,由于山洪爆发,北部山区县市红安、麻城、罗田、英山、蕲春等地遭受重创,主要矛盾是第一时间转移安置群众。洪水过后,他们迅速转入生产自救和恢复重建。而沿江县市区团风、黄州、浠水、武穴、黄梅、龙感湖由于雨情滞后,加上地处所有干支流的下游,防汛抢险的压力不断增大。当北部山区县市主要矛盾转为恢复重建的时段,南部沿江县市区主要矛盾还是防汛抢险。事实证明,分清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抓住了重点,赢得了主动。 

量变与质变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从雨情状况来看。降雨量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六个等级。一般来说,就黄冈而言,降雨量在暴雨以下时,只是量的积累;当达到大暴雨以上时,就会发生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带来严重灾害甚至人员伤亡。所以,当天气预报发生大暴雨以上降雨过程时,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警惕、未雨绸缪、严阵以待、枕戈待旦,提前转移安置危险区域的群众,做好应对灾害的一切准备。 

      从险情处置来看。任何险情都有一个从发生、发展到爆发的过程,总会有蛛丝马迹,关键是要将险情发现处置在量变阶段。比如,7月21日,黄州区长孙堤在离堤脚60米处茂密的树林中发现一处重大管涌,由于巡堤人员及时发现,险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如果任其持续发展,势必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 

      从转移安置群众来看。由于特大洪涝灾害使群众遭受了巨大损失,他们情绪焦躁、心理脆弱。这种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一触即发,引发大的矛盾甚至群体性事件。所以,必须千方百计安排好群众生活,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搞好心理疏导,将矛盾和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汛情发生以来,全市共转移安置受灾群众36万人,其中集中安置约6万人,累计设置集中安置点701个。除极个别情况外,所有安置点都做到了群众满意、社会稳定。 

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根据,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对于事物变化发展能够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在防汛抗灾中,一方面,党委政府要动员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一切力量投入抢险抗灾;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外援,集聚各方面力量。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提出了三个整合内外部资源的公式。整合人力:干部+群众+部队;整合物力(物料和装备):自有+外调+购置;整合财力:上级拨款+财政自筹+社会筹资+群众投工投劳。按照这三种模式,全市共投入抢险救灾资金18.37亿元,抢险人数195.6万人次,出动任务部队1100人,武警、消防、特警3560人,民兵预备役6000余人,投入抢险设备5万台班,接受社会捐赠近2亿元,形成了防汛抗灾的巨大合力。 
      

浠水县茅山长江干堤重大崩塌险情成功除险,就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至7月23日18时30分,抢险历经34小时,市、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现场指挥,长江防总、省市县水利专家现场会商指导,近3000人参与抢险,其中舟桥部队430名官兵,动用各种运输车辆500辆(包括武穴市支援158辆)、20艘运输机驳船(其中舟桥部队2艘),抢抛各种石料近2万,抢险工作圆满完成,谱写了一曲军民齐心协力、内外紧密配合夺取抢险胜利的凯歌。 

 

 


点击进入东坡云商

 

本期编辑 姚兰

https://img.cjyun.org.cn/a/10210/201608/b19b39a745d9dfb609497ce59cce3b9f.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