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6年三季度多项宏观经济数据。
具体来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2万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二、三季度的同比增长都是6.7%。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就业好于预期,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67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预期目标。9月份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这是自2013年6月份以来首次低于5%。
统计局表示,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介绍2016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盛来运透露,就业好于预期,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67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预期目标。9月份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这是自2013年6月份以来首次低于5%。
记者:从您发布的数据来看,我们感觉到三季度经济数据有不少积极的变化,想请问您怎么评价和总结三季度的经济形势,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的话,您会选用哪个关键词?
盛来运: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尤其是三季度加大了工作的力度。从主要指标数据来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具体来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定态势,积极变化在增多,稳的基础有所加强。我们观察宏观经济主要是从增长、就业、通胀、国际收支这几大指标来看,从这几个指标的运行情况来看,稳的格局是非常明显的,而且稳中有好。
一是增长趋稳。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跟上半年是持平的。其中工业的趋稳态势更加明显,上半年工业同比增长6.0%,三季度工业增长6.1%,而且进入三季度以后,工业的用电量、发电量、货运量这些指标都明显增长加快,工业呈现出明显的企稳态势。
二是就业好于预期,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67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预期目标。9月份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这是自2013年6月份以来首次低于5%。
定军、杨红钦:
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公布的数字显示,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三个季度经济增速均为6.7%,处于稳定的状态。
具体而言, 第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与上半年持平。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6.1%,低于8月的6.3%增速。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2690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但7月、8月和9月当月投资分别增长3.9%、8.2%和9.0%,增速连续2个月加快。其中国有控股投资151617亿元,增长21.1%;民间投资261934亿元,增长2.5%,比1-8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4%。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48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
针对目前的经济,行业机构对于未来的走势分歧比较大。
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认为,经济增速已经基本到底,再下滑的可能性不太大,经济增长速度基本处于一个百分之六点几的水平下。短期经济不会有大的反弹,也不会有大的下行,因此不需要出台新的的大调控政策。
但是记者了解到,考虑到目前民间投资增速仍很低,整个投资仍处于下行的态势,可能经济仍有下行压力。
国家统计局景气检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认为,目前民间投资意愿仍不足,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不足,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
目前国家统计局核算GDP主要采取分行业的生产法,三大产业今年以来都比较稳定,但是如果从支出法的三驾马车来看,投资的增速整体仍出现放慢的态势,目前投资形成的固定资本形成增速暂时还没公布。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10月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定态势,积极变化在增多,稳的基础有所加强。我们观察宏观经济主要是从增长、就业、通胀、国际收支这几大指标来看,从这几个指标的运行情况来看,稳的格局是是非常明显的,而且稳中有好。
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仍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
去年年底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是“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工业企业利润下降、财政收入下降,以及经济运行风险的概率上升。
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经济增速稳住,工业品价格转正,工业且有利润回升,但是财政收入增速仍未下降,另外房地产资产泡沫增加。今年以来部分一二线城市房价上升明显,个别城市涨幅接近50%。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房地产对经济贡献率可能在8%左右,但是考虑到目前整体而言,房地产总量已经处于过剩状态,一二线城市供给不足、三四线城市过剩,该结构问题如何解决,以及未来在房地产对经济贡献逐步降低时,经济如何可持续,仍值得研究。盛来运指出,后近期国家对部分城市出台了限购限贷政策,其房地产走势的影响还待观察。
全国夏粮总产量13926万吨,比上年减少162万吨,下降1.2%,是历史第二高产年!早稻总产量3278万吨,比上年减少91万吨,下降2.7%;秋粮有望获得好收成。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与上半年持平。
3.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中趋稳,商品房待售面积持续减少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2690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但7月、8月和9月当月投资分别增长3.9%、8.2%和9.0%,增速连续2个月加快。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48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34651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7950亿元,增长25.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7%。
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75318亿元,同比下降1.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0585亿元,下降1.6%,收窄1.1个百分点;进口74733亿元,下降2.3%,收窄2.4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25852亿元。
6. 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由负转正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0%,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0%,农村上涨1.8%。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35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82,比上年同期缩小0.0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5626元,同比名义增长8.1%。
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发展的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效。前三季度,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0.5%。工业企业和商品房库存持续减少。
产业结构持续升级。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8%,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3.3个百分点。需求结构继续改善。
总的来看,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引导良好发展预期的综合作用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仍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
下阶段,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常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狠抓政策落实改革落地,努力巩固壮大积极变化,确保实现全年预期目标。
文/陈爱海
经济之声评论员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昨天,三季度数据揭晓,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同时定格在了6.7%。很多人觉得,这样一种少见的平稳,似乎没有什么故事,平淡得很。然而在产能过剩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传统动能日渐衰减,国际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能够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态势,这样的“没有故事”,就是“最好的故事”。

综合前三季度的各项数据看,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工业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中趋稳,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进出口降幅收窄,就业好于预期,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物价涨势温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经过长时间的负增长后同比由负转正……所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中国经济在基本面长期向好不变的大背景下,正在出现积极的变化。
当前,我国经济仍然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这个时候观察中国经济,一定要看长远趋势,看方向全局,看变化主流。如果只看问题不看亮点,只看局部不看全局,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就很容易对所谓的“硬着陆”、“断崖式下跌”、“债务危机”等论调发出附和的声音,从而误判了形势,走错了方向。

面对经济新常态,我们必须认识到未来的增长还面临着巨大压力,新旧动力的转换需要过程,供给侧改革真正释放红利也需要时间。因此,对经济增长的明显回升给予过高的期望,希望中国经济短时间内“一浪高过一浪”、“一幕比一幕精彩”,是不现实的。
面对经济新常态,眼下仍然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抓紧抓好“三去一降一补”。把部分行业的产能压下去,把“中国制造”的品质提起来,把企业发展的环境营造得更好,把创业创新的热情激发得更高。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看中国经济交出的这份三季报,既要看到任务很重、困难很多,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也要看到亮点不少、潜力不小,要保持改革定力、笃定转型信心。假以时日,中国经济一定能够演绎出更精彩的“故事”。
来源:央广新闻
编辑:姚 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