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也承载着最温暖的国家记忆。
“忙碌了一年,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守岁,享受的是天伦之乐、生活之美。”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不仅谈到“年夜饭”“守岁”, 还进一步指出“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习近平眼里,“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新春佳节期间,让我们再次感受习近平的“家国情怀”。
在家尽孝: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社会的价值缩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曾深情朗诵这首《游子吟》。
在他的办公室里,几张不同年代的温馨家庭生活照,被放置在醒目的位置:他用轮椅推着年事已高的父亲,他牵着母亲的手在散步,他同夫人彭丽媛合影,他骑自行车载着年幼的女儿玩耍……孝敬父母、关爱妻儿,虽然工作繁忙,不能常陪家人左右,但习近平始终未忘这样的责任。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在习近平看来,家庭幸福不是只关系一家一户的普通小事。他多次强调,“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
他重视家庭建设,以身作则传承优良的家风,还在多个场合告诫广大党员干部,“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他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近平的讲话语重心长,言犹在耳。
为国尽忠:“精忠报国”四个字,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这种自然朴素的情感流露,与习近平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习近平曾回忆说,“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估计也就是五六岁,母亲带我去买书。”“我偷懒不想走路,母亲就背着我,到那儿买岳飞的小人书。”“买回来之后,她就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从陕北延安插队,再到正定、宁德、厦门……习近平一路走来,为民服务、为国尽力,始终是他心中不变的情怀。
担任总书记以后,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他指出,“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铮铮话语,道出的是习近平的初心和情怀,更是党和国家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望。
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一方面,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
另一方面,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每一个家庭的梦想才有最坚实的依靠。抚今追昔,人们才更能理解家国一体、命运与共的深刻道理。
因此,在家尽孝、为国尽忠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体现了家国情怀“爱家”与“爱国”的一体性。正如习近平新春之际发出的倡议,“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
新的一年,我们不仅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将面对各种新的发展机遇、风险挑战。我们每个人都是追梦人,都有一份对国家的责任与担当。弘扬家国情怀,就是要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汇聚智慧、力量与热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这份责任担当努力,为更加红火的日子打拼,为祖国更加远大的前程奋斗。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谢梓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