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省癌症中心在我省第25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上公布全省肿瘤登记地区最新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肺癌、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为发病率前5位,而死亡病例数居前5位的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根据发病与死亡率推算,我省每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大约为16.8万人,死亡人数大约为10万人。
省肿瘤防治办公室主任、省肿瘤医院院长魏少忠介绍,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开展肿瘤登记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所以本次公布的2018肿瘤登记年报实际是2015年全省发病和死亡数据,是一份最新的“癌症谱”。
登记年报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我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为44771例,发病率279.63/10万,其中城市地区发病率308.92/10万,农村地区250.14/10万。从年龄上来看,0-35岁年龄段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35岁以后逐渐上升,45岁以后上升迅速,到80-84岁这个年龄组,发病率达到高峰,为1341.48/10万。0-14岁儿童发病主要集中在白血病、脑部肿瘤以及淋巴瘤。男性在35-64岁发病前5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65岁以后肺癌发病率达473.99/10万,位居第一。其后依次是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女性在不同年龄段发病差异较大,35-64岁发病前5位分别是乳腺癌、甲状腺癌、宫颈癌、肺癌和结直肠癌;65岁以后则是肺癌位居第一,其后依次是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乳腺癌。
2015年,全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病例数为27018,死亡率168.75/10万,其中城市地区死亡率178.59/10万,农村地区158.85/10万。从年龄上看,45岁以后死亡率上升较快,85岁以上组达到高峰,死亡率为1360.51/10万。0-14岁儿童恶性肿瘤死亡主要是白血病、脑部肿瘤以及淋巴瘤。男性在35-64岁年龄段,恶性肿瘤死亡前5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及结直肠癌;65岁以上男性恶性肿瘤死亡前5位与35-64岁年龄段男性基本一致。女性在35-64岁年龄段,恶性肿瘤死亡前5位分别是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及宫颈癌;65岁以后依然是肺癌居首位,其后分别是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及食管癌。
解读数据背后的信息
癌症数据牵动人心,数据的背后透露了哪些重要信息?15日发布会上,防癌专家、卫生行政管理者现场作了详细解读。
癌症流行区域特点显著
我省从上世纪80年代已开始着手进行肿瘤监测。据省卫健委疾控处处长张险峰介绍,通过30多年监测,及时掌握了我省癌症的流行特点和分布特征。比如钟祥柴湖是食管癌高发区、十堰及襄阳一带是上消化道癌相对高发地区、江汉平原是肝癌的相对高发区、五峰县是宫颈癌高发区等。基于此,省“十二五”和“十三五”癌症防控规划、《湖北省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湖北省肿瘤随访登记管理办法》以及《湖北省癌症早诊早治实施方案》等规划和方案,将癌症防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步实施。
从2006年开始,我省开展农村地区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截至目前,已在13个地区开展,主要针对宫颈癌、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和肝癌等高发癌症进行筛查。从2018年起,我省又针对城市地区常见的肺癌、肝癌、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以及乳腺癌等进行筛查,对筛查评估的高风险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免费检查。
省癌症中心主任魏少忠表示,目前,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发病年龄年轻化、发病地域(农村与城市)差距缩小化,这三个特点十分明显。他认为,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后,老百姓更加重视健康,体检率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导致癌症“检出率”上升;城乡生活水平差距缩小,发病地域差异化也在减少。在病种方面,上世纪70年代多发的上、下消化道癌,已逐渐变成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我国癌谱的变化,也处在由发展中国家多发病种,向发达国家多发病种过渡的过程中”。
最好方法是预防
对付癌症的最好方法就是预防。就此,专家提出三点建议:纠正饮食习惯、加强运动、及时检查。
癌症是多因素造成的慢性疾病,大部分病例持续时间长,治疗效果也因人而异,更多的取决于生活习惯。魏少忠建议百姓应该多吃“白肉”(禽肉)、少吃“红肉”(畜肉),养成健康的作息和卫生习惯,同时按时定期体检。要利用“肿瘤防治宣传周”等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全民防癌意识。推进癌症危险因素综合防控,加强乙肝疫苗接种,积极推进“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实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策略。
同时,对发病率高的重点癌症,我省将逐步扩大早诊早治项目覆盖面,探索建立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长效机制。
目前,我省肿瘤监测仅覆盖全省30%的人口。张险峰表示,为更精准反映湖北恶性肿瘤的流行趋势,我省将进一步扩大肿瘤监测覆盖面,所有二级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严格执行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力争在5年内做到全省全覆盖,以期为制定全省肿瘤防控策略提供最准确、最有力的依据。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毛紫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