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日照市五莲二中一老师用课本拍打逃课学生被学校及当地教育部门重罚一事,引发社会关注。
01
老师用课本抽打逃课学生被停职,
两个月后再被追罚
据齐鲁晚报报道,2019年4月29日下午第二节课,五莲县第二中学2016级3班学生李某某、王某某逃课到操场玩耍,班主任杨老师把两名逃课学生叫回后用课本抽打了他们。
5月5日,五莲二中给予班主任杨老师如下处分:
根据五莲二中的处理决定和五莲县教体局的情况通报,两名逃课学生被叫回,之后在门厅内被班主任杨老师“用课本抽打”。
五莲二中认为此举造成不良影响,对当事教师做出停职,赔礼道歉,取消评优树先资格,党内警告、行政记过等处分。
两个月后,7月2日,五莲县教体局在学校已经处分的基础上,对班主任杨老师做出了严苛的追加处分:
扣发当事教师一年奖励性绩效工资,责成五莲二中新学年不再与杨某签订聘用合同,将该教师纳入五莲县信用信息评价系统“黑名单”。
02
当地通报:希望全县教职员工以此为戒
7月11日上午,账号认证主体为“五莲县信息中心”的“今日五莲”对这一事件作出了说明↓↓
说明中,五莲县教体局指出,作出严厉处罚是因为“这名教师尽管出于管教学生之目的,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无视国家教育法规及上级三令五申严禁体罚学生的有关规定,公然体罚学生,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如不严肃处理,难以防微杜渐”。
记者注意到,2018年9月12日,五莲县信用办曾公布“五莲县首批失信信息评价项目”,其中涉及教育领域18种情形,包括“在作业、测验和考试过程中有抄袭、伪造材料、替考、帮助他人作弊等学术不端行为的”“有偿家教等的公职教师”“ 教师存在违反师德师风行为,影响恶劣受处罚的”。
对于“不再签订聘用合同”的处罚,五莲县教体局作出解释,这不是“开除”,该教师还可以重新竞聘县内其他学校岗位;对于“纳入信用‘黑名单’”,舆论普遍认为会影响该教师今后贷款、经商等生活、工作的诸多方面,五莲县教体局解释称是“社会信用等级降级,5年内不得参加评先树优”。
03
网友吵翻了
此事经网友曝出后,引起争议。
不少人赞同学校和五莲县教体局的处理,认为老师体罚学生触犯了师德红线,不能纵容。
@marry_kiy:这年头还有打学生的老师?
@乐啤露果酱:不明白那些说恨铁不成钢的,难不成恨铁不成钢就得打吗?只有打才能表达吗?
也有人质疑教育部门是否有权将教师纳入“信用黑名单”,认为教育部门应给老师足够的尊重,“本身逃课就是不对的,老师有管教的责任”,事件发生后“不能对老师一罚了之”。
@夭夭日记:老师好难做。学生做错了事,说根本无用。孔夫子还有一条戒尺。现在训斥都不行。越是严格,学生日后越感激。家长换位思考吧。
z.g_ABC :如果我儿子因为逃课被老师用课本抽打,我只能说打的好!
泉城 :老师应该有适当的惩罚权,如果老师都不管了后果太可怕了。
恒恒恒 :对学生负责任的老师该多寒心呀!这样下去,只会令老师更不敢管、学生更无心向学。
04
老师对学生“不敢管”?教育部:将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近来,围绕“教师教育惩戒权”,舆论讨论颇多。老师管教学生,边界在哪里?7月8日,中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提及,相关部门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今后将明确实施教育惩戒权的原则,并研究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实施的范围、程度和形式,规范行使教育惩戒权,促进广大教师既热情关爱学生,又严格管理要求学生。
同时,还要抓好教师法修订工作,在法律修订中进一步明确教师在教书育人、管理学生等方面的权利,保障教师有效行使惩戒权,促进教师敢管善管。
吕玉刚介绍,下一步,教育部将按照意见要求,一是明确实施教育惩戒权的基本原则。教育惩戒重在教育,是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愿望出发来实施;二是研究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实施的范围、程度和形式,规范行使,促进广大教师对学生既热情关心又严格管理要求;三是抓紧修订教师法有关规定,从法律规定上进一步保障教师有效行使教育惩戒权,促进教师敢管、善管。
“教师在惩戒学生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该如何区分惩戒与体罚、变相体罚。”河南师范大学教育法律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刘冬梅认为,教师惩戒权的行使需要注意三大前提,“一是不妨碍公共利益;二是不妨碍学生利益;三是不妨碍教学秩序。”
“就五莲二中这个事件而言,学校和教体局处理当事教师的理由是充分的。但是在尚无教育惩戒权实施细则的‘空白期’,也可以对当事教师从宽处理,毕竟社会各界对此事还有极大争议,旧习惯总有一定的惯性。”山东媒体《齐鲁晚报》7月10日评论此事时称,老师应该对学生多一分爱心,主管部门也应该对老师多一分理解。
“无论出于怎样的初衷,无论对谁,‘杀鸡骇猴’都会造成精神伤害。现在,被严厉处罚的老师也许已经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和家长的不满。”上述评论称。
网友们也表示,应该给予老师适当的惩戒权,但要适度,家长也应该理解老师对学生的教育。
来源:央广新闻
编辑:余贝娜(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