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新闻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世卫组织(WHO)发表文章称,刚果(金)埃博拉疫情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
图片来源:世卫组织官网截图
近年来,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被宣布过五次,分别是:
2009年西班牙流感疫情
2014年野生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疫情
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
2016年巴西寨卡病毒疫情
2018年刚果(金)埃博拉疫情
其中埃博拉疫情就占了2次。
本次刚果(金)埃博拉疫情从去年8月暴发至今,刚果(金)超过2500人确诊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1600多人死亡。
刚果(金)政府2019年7月16日证实,东部第一大城市戈马首例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死亡,抗击埃博拉疫情进入关键阶段。
埃博拉病毒,大家听着可能感觉很陌生,其实它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出现过,比如《战狼2》中致死率极高的拉曼拉病毒,这些虚构的致命病毒都是以现实中存在的埃博拉病毒作为原型的。
那么
埃博拉病毒到底有多恐怖?
它是如何在人群中传播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
埃博拉病毒是如何被发现的?
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是单股负链RNA包膜病毒,其自然宿主为非洲和西太平洋地区热带雨林中的狐蝠科果蝠,可引起灵长类动物(人类、猴子、黑猩猩等)出现埃博拉出血热。
它的外形,长得很像蛇,还有一个羊头。埃博拉病毒可以侵染肝、脾为主的多种器官,具有较高的致死率(25%-90%),尚无有效疫苗和治疗手段。埃博拉分为五种血清型,其中扎伊尔型对人类致病性最强。
埃博拉出血热在中非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流行了几个世纪,曾在撒哈拉以南的部分地区造成间歇性流行,没有引起大规模死亡,一直没有引起关注。
直到1976 年,埃博拉登陆欧美,造成埃博拉发现以来规模最大、最严重的疫情,累计报告病例和死亡病例是以往疫情的总和,才第一次被记录在案。
埃博拉病毒有多恐怖?
由于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危害程度不同,通常按生物危害等级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安全相应划分为4级,分别是生物安全一级(BSL-1)、生物安全二级(BSL-2)、生物安全三级(BSL-3)和生物安全四级(BSL-4),BSL-4也是生物安全最高等级。
举例来说,常见的麻疹病毒属于BSL-1,流感病毒属于BSL-2,炭疽、狂犬病毒属于BSL-3,而埃博拉病毒则属于生物安全最高等级BSL-4,操作和研究它时必须要进行最大程度的防护。
它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接触传播是埃博拉病毒的最主要传播途径:与埃博拉病毒感染者血液、体液接触、与被病毒污染的物体以及感染动物接触均可以感染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存在于某些康复病人的血液中长达3月左右,因此,感染治愈者也是重要的传播源。
空气飞沫可以使猴子染病,但是目前尚未出现人类飞沫传播的个案。
埃博拉感染症状有哪些?
感染症状通常有发烧、严重的头痛、肌肉疼痛、虚弱、腹泻、呕吐、腹部或者胃部疼痛、莫名其妙的出血或者淤青。
这些症状在感染病毒的2至21天内出现,平均为8到10天,与流感和疟疾有相似的症状。
埃博拉感染的幸存者产生抗体,在其康复后10年内都能检测到,但是抗体对于预防埃博拉感染是否有效尚不明确。
哪些是感染埃博拉的高危因素?
医院内和家庭内的传播是导致埃博拉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旅游者感染埃博拉的概率很低,但是当游客与非洲的猴子、猩猩、蝙蝠等动物接触时,将扩大其感染机会。
目前,有埃博拉确诊病例的国家是;刚果共和国(刚果布)、科特迪瓦、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金)、加蓬、南苏丹、乌干达、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去往以上国家时应该特别注意。
如何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
埃博拉疫苗将是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理想手段,多个疫苗还处于试验阶段,而目前使用的疫苗有VSV-EBOV,有效率为70%-100%,但这些药都是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获批的,所以数据有效性和安全性都尚待观察。
去往以上国家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与病人、尸体接触,不接触血液、体液,以及被污染的物品;
2. 避免与动物的接触,不吃不熟的肉类以及野生动物;
3. 经常用肥皂洗手,尽量不用手接触眼睛、鼻子和嘴,必须接触时请确保手的干净;
4. 医务人员接触病人时要做好防护和自我保护,做好院内感染控制;
5. 从疫区归来的人员应提高警惕,如有不适,请迅速就医或与疾控中心联系。
来源:科普中国
编辑:谢梓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