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是人生的底色,平凡是人生的注解。
周国平说:“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来衡量其价值。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
人这一生有三个阶段:懂得父母是普通人,接受自己是普通人,允许孩子是普通人。
1
懂得父母平凡
长大成人的第一步,就是体谅父母的不容易,理解父母的平凡。
苏轼半生漂泊,长子苏迈始终陪伴在他身边。
苏迈童年时,苏轼四处为官,没能给他一个安定的学习环境;
苏迈成年后,苏轼被捕入狱,还要儿子东奔西走去营救;
苏迈成婚后,苏轼先后被贬往黄州、儋州、惠州。
无论去处多么偏僻荒凉,苏迈都能抛家舍业,去到贬谪之地照顾老父。
作为苏轼的儿子,苏迈从一出生起就自带光环。
同样,作为苏轼的儿子,苏迈一生都受到父亲牵连。
尽管如此,他也从未抱怨。
他清楚,父亲只是凡人。
宽容父母的过失,原谅他们的平凡,是为人子女最基本的修行。
2
接受自己平凡
苏轼21岁金榜题名,名动京城。
正欲一展抱负,母亲却突然病故,按制要回乡守孝三年。
三年后,苏轼又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宋朝官吏考核的最高等级),成为百年间最优秀的考生,不料为官数年后又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来到黄州,苏轼在城东开垦荒地,挥锄耕田贴补生计。
自言:“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
从朝堂之上沦落到乡野村夫之间,苏轼并不觉得难堪。
他自称“东坡居士”,全身心地享受着市井凡俗生活。
苏东坡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茫茫人海中,你我都是普通人。
许多人终其一生不曾经历过苏轼的坎坷,也远不及苏轼有才气。
拼尽全力,不过是吃着平凡的食物,做着平凡的工作,过着平凡的生活。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写:“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
接受平凡,不是向命运妥协,而是与自己和解。
平凡如你我,也曾有过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平凡的日子,照样可以过成诗。
3
允许孩子平凡
允许孩子平凡,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父母总是对孩子的未来满怀期待:
孩子刚能骑木马,父母就忍不住幻想他以后能当将军;
孩子期末考第一,父母就开始思考他将来上北大还是上清华。
然而,苏家两代为人父者,却都反其道而行之。
苏轼十一岁那年,父亲苏洵曾作《名二子》一文,为孩子们讲述他们名字的含义。
文中写道:“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完车也。”
苏洵说:车辐、车盖和车轸,都是一辆马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轼,不过是马车上用作扶手的横木。相比其他部件,轼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但如果没有轼,也无法组成一架完整的马车。
为人父母者,大多期望孩子做人中龙凤。
而苏洵的这番话,却似乎是想对儿子说,你也可以做一颗普普通通的螺丝钉。
等到苏东坡自己有了儿子,终于体会到当年父亲的良苦用心。
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平凡、平安,就是父母对孩子最美好的祝愿。所谓平凡,就是平顺、安常、知足。
珍惜平凡的生活,过好平凡的每一天。
此生平凡,亦是圆满。
来源:诗词世界
编辑:陈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