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所有的事,都在一个“度”字。凡事过则损,我们常说“过犹不及”,把握“分寸”之间,尽现做人做事的智慧。
生活中,我们都愿意与懂分寸的人交往,让人感觉舒服又不失体面,留白又并不疏远。一个人的分寸感,主要藏在这三种行为里。
01
说话不咄咄逼人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种人:
聊天时,他总是冷言冷语的,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
你说天气真好,他非得说大太阳的热死了,有什么好的。
你问他一件什么事情,他就反问指责道,你怎么连这个也不知道?
虽没有一句脏话和野语,却让人心里非常不舒服。
“言行在于美,不在于多”。
不会说话的人,标榜着自己“心直口快”,实际上是不知分寸,咄咄逼人,一定要在言语和气势上占了上风。
而一个识大体,知分寸的人,说话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不去触及他人的界限,知道别人爱听什么话,不爱听什么话。
古语有云: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
说话针锋相对,讲不合时宜的笑话,无意识地让人难堪,背后随便评论别人,这样的人不适合我们去深交。
说话点到为止,不咄咄逼人,不评人不议人,不窥探他人隐私,适当保持该有沉默,才是对对方的尊重。
02
保持距离不越界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文坛,胡适无疑是一位登高一呼、应者云从的风云人物。
胡适的太太江冬秀喜欢打麻将,他们在研究院的宿舍居住时,江冬秀为了打麻将,经常违反宿舍规定。
胡适屡劝不止,只好带着她搬了出去。
很多人不解,问胡适说:“院长是你的学生,打个麻将也不是什么大事,你至于跟他客气吗?”
胡适回答:“正因为他是我的学生,我才不能麻烦他。”
其实胡适不是不懂人情世故,他明白,人情牌很珍贵,随便用会显得对别人不尊重,也会打破友情交往的平衡。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分不清这种区别,觉得不过是“一点小事而已”,将麻烦别人当成了一种习惯。如此一来,再好的关系都躲不掉疏远的命运。
不管处理什么样的关系,都不能忘了分寸二字。真正有分寸感的人,不会在别人的生活里随意地走来走去。
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侵犯他人的界限,这种分寸是一种智慧,也是让一段关系保持长久的灵药。
03
为人处事知进退
曾国藩建立的湘军,一直为世人称赞。
作为湘军的核心人物,他带领湘军剿灭太平军时,立下赫赫战功,湘军在百姓心中的威望日盛,对朝廷造成无形隐患。
为解除朝廷疑心,曾国藩主动削减兵权,没有将湘军发展成自己的私人武装。此举,让他迅速获得了朝廷信任,在风起云涌的政坛上拯救了自己。
有分寸感的人,都懂得该争之时,进一步丝毫不让;该让之时,退一步海阔天空。
什么时候该进?
社会有规则,做人有原则。人都有自己的底线,都有自己的尊严与是非观。
与人为善,并不意味着一再妥协与退让。当他人的所作所为触及底线时,沉默隐忍只会为邪恶提供了滋长的空间。明确原则,有所作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什么时候该退?
处什么位做什么事,端什么碗吃什么饭,本分为人,不逾越权限亦不推脱责任。
钱够花就好,不要为了追名逐利失去本心;得饶人处且饶人,不强求别人也不为难自己。
真正有分寸感的人,做事,能够知进退,明了得与失的关系;做人,能够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如周国平所说:“分寸感是成熟的标志之一。”
一个善于把握分寸的人,能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说话识大体,不咄咄逼人;
一个善于把握分寸的人,能获得更佳的相处体验,相处留距离,互动不越界;
一个善于把握分寸的人,能获得更广的人生格局,做事知进退,敢闯不怕失。
做事有准,进退有度,为人有则,是为分寸之道。
来源:人民论坛网(rmltwz)
编辑:谢梓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