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筹创始人沈鹏
公开道歉!
日前,知名网络筹款平台水滴筹被曝工作人员在医院“扫楼式”筹款,审核漏洞多,被质疑“公益变生意”。
报道称,水滴筹筹款顾问让兼职人员以志愿者的身份在医院里“扫楼”,成功拉到5单以上,就能获得80元/单的绩效奖励。筹款顾问还称“有百万房产也能发起水滴筹”,因为“捐款人看不到”。打着“志愿者”或众筹顾问名号的地推人员,每单最高提成可以拿到150元,月入过万,末位淘汰。
水滴筹创始人公开道歉:
全面排查整顿
12月5日晚,水滴筹创始人、CEO沈鹏在微博发表公开信致歉。
公开信中,@水滴筹沈鹏 回忆了自己离开美团点评、创立水滴筹的初衷和经历,表示在11月30日看到相关报道后,第一时间就成立了工作组展开相应调查,并且全面暂停了线下服务,对辜负了爱心用户的信任感到很抱歉。
沈鹏称,截至目前的初步调查,线下人员违反服务规范的类似现象确实有不同程度存在。
目前,公司成立了三大检查组全面排查整顿,分别是线下团队深度自查组、总部特别质检组以及公司独立督查组,全面排查线下服务情况。公司已查明相关报道中涉及的违规线下工作人员,违规相关的所有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同事都将为此承担责任。为了水滴筹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勇于担当和刮骨疗伤的勇气,后续会落实相关的处罚。
“压力最大的时候,甚至我曾想过,如果水滴筹线下团队再管不好,是不是要像别人说的那样把水滴筹交给相关公益组织?但我本身是一个很坚韧的创业者,相信全体水滴小伙伴只要以更高的标准去自我约束、严肃整顿和持续努力改进,一定能攻破难关!”
信的最后,沈鹏表示,水滴筹将会全力以赴优化当前工作,接受大众的监督,希望重新赢得更多用户的信任。
这是水滴筹11月底被爆出管理危机以来,沈鹏首次公开表态,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目前阅读接超2亿,网友褒贬不一。
这不是水滴筹
第一次道歉
就在几天前,水滴筹官方曾致歉称:有媒体报道水滴筹线下人员服务环节出现问题,公司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展开相应调查,并且全面暂停线下服务。水滴筹的宗旨是“经营信任”,对于这类事件的出现,我们感到愧疚和痛心,辜负了爱心用户的信任,我们深表歉意。
回溯到几个月前,今年5月,德云社相声演员众筹事件引发公众关于网络众筹平台规范的质疑和讨论。当时,网友质疑称,那位相声演员在北京有两套房、一辆车,大病也有医保,怎么会需要众筹?
当时,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水滴筹一位负责人称,平台“没有资格去审核发起人的车产和房产”,只能要求发起人公开说明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去做公示”。
当时,水滴筹创始人、CEO沈鹏同样也在网上称“实在抱歉,给大家添乱了”
媒体最新调查:
假病历能众筹,1分钟过审
据悉,新快报6日报道,在水滴筹事件曝光后,该报记者近日在第三方平台购买了一张伪造的诊断证明(疾病名称和病情不符),上传至水滴筹平台,用于发起筹款申请。
诊断证明提交后,在未对记者患病情况、经济条件、家庭住址作过多了解的情况下,平台在1分钟内审核完毕,并显示可以进行转发筹款。接下来,水滴筹还设置了一对一客服顾问,对记者进行筹款填写指导。整个指导过程中,顾问未对申请人信息再做更多的核查。
“只需要任意提供一张带有患者姓名和疾病名称或者疾病相关描述的诊断报告,就可以发起筹款申请。”筹款平台顾问贴心地告诉记者,每期筹款期限只有30天,可以先转发链接筹款,之后再慢慢补齐相关证明材料。
今年3月,水滴筹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及,由于足够下沉,水滴筹每个捐款用户的获客成本只有3毛钱。
浏览水滴筹的《用户协议》发现,有一条为“赠与人向发起人、求助人进行赠与之前,需要成为平台的注册用户,接受本协议及隐私政策”。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9月,水滴筹已累计筹款达235亿元,近2.8亿人参与救助。
透过宽松审核、疯狂“吸粉”,海量用户的背后是缺乏盈利能力的众筹平台,对运营资金的需求。
人民日报发声:
别让好心人寒心!
对于水滴筹“扫楼事件”,人民日报此前发表评论,称这次“扫楼事件”最需要反思的,是水滴筹到底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能否有勇气直面自己的问题。在过去一些骗捐事件发生之后,水滴筹曾一再解释过,他们不是慈善机构,只是搭建网络互助平台,他们不从善款提成手续费。尽管这种专业区分有一定道理,可是在公众眼里,这类筹款平台就是在做“好事”,就是应该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负责。无论是打车平台,还是民宿平台,还是互助平台,都不能把责任留给用户、把利润和流量留给自己。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公益的擦边球打不得。
互联网众筹这类新生事物,对一些因贫困而无法救治的人而言,不亚于“及时雨”。但这种救助模式要持续发展,就必须严格规范流程和管理,铲除违规行为滋生的土壤。唯有如此,才能被公众信任和支持。殷鉴不远,给善良留一点净土,给真正需求扶助的人留点希望,别让好心人寒心!
你还会在网络平台捐款吗?
来源:湖北日报综合(时间视频、观察者网、新华社、新快报、人民日报)
编辑:谢梓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