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书生蜕变成钢 北大才子靶场逆袭 湖北武警总队来了一群“学霸”兵

2019-12-15 09:14  

王启帆(左二)参加训练长江日报记者杨涛 摄

穿上戎装,背上行囊,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今年入伍省武警总队的新兵,和往年相比,有何不一样?答案是:学霸多!他们中有的是北大才子,有的是清华学霸……

今年,省武警总队新兵团可谓是人才济济,来自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的新兵有7人,研究生学历5人,名牌大学、高学历新兵人数创下总队历史之最。

12月13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位于东西湖区的省武警总队新兵训练基地,探访了这些“学霸”兵。

清华文弱书生历练为“钢铁战士”

“嚯!哗!”训练场上,新兵战士个个精神抖擞,勇猛如虎,持警棍、盾牌,开展队列、擒敌、应急棍、警棍盾牌、体能等科目训练,气势如虹。

20岁的王启帆在操练中,动作干净利落,声如裂帛,眼神刚毅,丝毫没有文弱书生的样子。“我已经逐渐成长为‘钢铁战士’了。”

王启帆来自四川泸州,今年9月入伍前,他还是一名以666分高分考入清华大学的新生。为何暂别校园走进军营?王启帆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在大学的新生军训中,教官也是他的学长,刚刚退伍回到清华,“学长的精气神透露出军人气质,他平时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志愿服务,这些都深深吸引着我,我想向他看齐。”在对学长感到崇拜和敬佩之余,王启帆了解到,自从2005年国家首次面向高校学生招收新兵以来,已有近300名清华、北大学子应征入伍,这让他对学校倡导的“又红又专,全面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

今年6月,王启帆主动联系清华武装部老师,了解流程,在中国征兵网上填报了入伍申请。“那一刻,我内心相当激动。”

来到部队,王启帆所在的班里一共8名新兵,其中7名是大学生新兵,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在军营书写闪亮青春。在这里的近4个月,王启帆也从校园里的骄子、家中的独生子,慢慢成长蜕变。“刚来部队,爸妈担心我身体吃不消。在班长、指导员的帮助下,我的身心都在接受磨炼和挑战,逐渐向一名合格的军人靠拢。”令他记忆犹新的是,一次体能训练中,他被要求双手撑地、脚尖点地,身体悬空支撑,就这样坚持了半个小时。“一开始觉得5秒就不行了,但班长一直强调做不到就是态度问题,我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我做到了。”

突破了体能,王启帆的思想也豁然开朗起来。“以前在学校过多关注学业,对于国家、社会的认知相对匮乏。来到部队,激发了我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的了解,并开始对自己的使命和担当有了理解。”除了在部队上政治教育课,他还买了一套《资本论》,“这可是个大部头,需要挤出时间来学习。”王启帆特地向组织申请,在晚上熄灯之后能继续阅读。清晨怕吵醒战友,他特地买了手环,用于震动定时,5点起床继续读书。“现在正文900多页的第一卷已经读完了,准备继续阅读第二卷。”王启帆的爱读书,让他成为了新兵连里的读书学习标兵。

最让他爱不释手的还有一本《清华园里的退伍老兵》,这是清华大学对2005年以来参军学子的经历集纳。“学长学姐参军入伍的故事我已经滚瓜烂熟,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将来能用所学知识来服务部队,到组织需要我的地方去。”

就像在《迈好军营第一步》的入伍教材中写的那样:“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王启帆在旁边批注道:“所以参军是我至高无上的荣耀。”

北大才子靶场逆袭战胜不自信

“47环!”“逆袭成功,恭喜恭喜!”训练场上,实弹射击考核结束,新兵胡毅喆达到优秀水平,战友们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

20岁的胡毅喆入伍之前是北京大学大三学生,高考时考出福建省文科第2名、646分的佳绩。“再不参军,我怕来不及了。”原来,胡毅喆从小就有个军旅梦,在最好的年华穿上军装,成为飒爽英姿的军人。

走进校园后,这颗根植于心的梦想种子再也按捺不住了。为了圆梦,他给做教师的父母做了很久的思想工作。“他们认为当兵辛苦,希望我顺利毕业,安稳一点。但是我从军态度坚定,而且大学生参军入伍,还将被国家给予优厚的待遇。我想要作出贡献,来对得起这些。最后,软硬兼施,爸妈终于同意我参军。”

梦想照进了现实,但军营生活让走出象牙塔的胡毅喆感到不适。“虽然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身体和心理准备,但到连队第一天,面对陌生环境,我还是紧张得浑身发抖。”

胡毅喆的紧张发抖源于内心的不自信。“大家对我的学历充满了羡慕,但是我反复考虑的并不是如何展示自己的才华,而是希望能够打牢体能、技能基础,适应部队生活,更好地融入部队大集体。”

胡毅喆骨子里很要强,入伍前,在学习上力争前茅,入伍后,在射击科目、手榴弹实投训练中,也想要做到最好。但面对新鲜又充满挑战的军事技能科目,他总是显得不自信,身体还是会像初来乍到时那样发抖。背上了思想包袱的胡毅喆,情绪越来越低迷。

“有天晚上,班长一路小跑过来,拉住我的手,还一边轻抚我的后背,让我别紧张,多练习就适应了。”这个小举动,让胡毅喆感受到了军营的温暖。之后,从支队领导,到连长、指导员、排长,都会时不时找他谈谈心,为他这个“新兵蛋”答疑解惑。

“为了给‘状元兵’疗伤,我们连党支部为胡毅喆创造各种登台露脸的机会,让他走到队伍前,发表言论、演示科目,磨炼他的心智。当他遇到挫折、犯错时,也避免一味责备,而是耐心疏导。” 该连指导员戚泽琛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胡毅喆在大学时担任过定向越野队队长的经历,便组织了一次3000米测试,“胡毅喆不负众望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赢得一片喝彩声,他对自己、对部队越来越充满信心。”

采访中,依旧有些腼腆的胡毅喆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在北大,学到的是知识;在部队,获得的是能力。“从大学到军营,变的是身处的环境,不变的是我们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怀。将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绿色军营,我的青春无悔。”

来源:长江日报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008/201912/1c762ceb170990dd174cb63f7b8cf6b1.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