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50后、70后、90后账本 感受身边的消费升级故事

2020-01-01 10:06  

2019,我们身边的消费升级故事

我国消费市场持续迸发活力的背后是消费升级、结构调整等诸多变化。《工人日报》记者透过50后、70后、90后3个不同家庭的消费账本,来感受过去一年里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升级变化。

2019年12月29日,从网上下单购买的两大袋水果、蔬菜,一大早就送到了28岁的唐雪家里;45岁的马彦辰收到了来自国外的包裹,一个8000元的进口电饭煲;当天清晨,64岁的李健则早早来到附近的果蔬超市买新鲜的笨鸡蛋……3个家庭的主人公有着不同的消费习惯和支出重点,可他们同是中国消费升级的动力。

“预计2019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首次突破40万亿元大关,达到41.1万亿元。”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在去年12月30日举行的2019年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媒体吹风会上这样说。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消费市场持续迸发活力的背后是消费升级、结构调整等诸多变化。为此,《工人日报》记者透过50后、70后、90后3个不同家庭的消费账本,来感受过去一年里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升级变化。

唐雪:智能体验更便利、更舒适

“您好,我是送货员,已经到单元门口了。”智能对讲机响起,唐雪1小时前在手机上下单的牛油果、猕猴桃、蔬菜等已经送货上门。便捷的网购服务,让这位儿子10个月大的妈妈便利不少。每个周末,她都会在大润发优鲜、京东到家等多个电商平台凑单采买给宝宝做辅食的生鲜蔬菜。不用开车装着婴儿车、奶瓶、尿不湿,带娃去采买。

“‘100元包邮’‘1小时送达’,消费体验太好了,每周买菜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唐雪说。

“智能化”是这个年轻家庭的消费趋势。

过去每餐辅食都是人工制作,如今,唐雪买了辅食机、搅拌棒、保温辅食碗、水果咬咬乐,加上餐椅、整套餐具、恒温加热机、餐具消毒机,算下来3645元。除此之外,家里陆陆续续新增了手机控制起夜喂奶的“小夜灯”,连接手机24小时观察儿子的摄像头,为了保护眼睛用来播放动画片的投影仪,播放儿歌的AI智能语音终端,用来留住儿子影像资料的手持云台相机……这些智能产品在唐雪的家中,让她在育儿过程中感受到每一个细节升级带来的幸福。

马彦辰:愿意为高性能、高品质买单

“不说别的,从我家20年内换了3次电饭煲就能看出消费变化。”马彦辰抱着刚取回家的进口电饭煲说。

第一次买电饭煲是1999年,“三角”牌,上下两层,当时市场上的产品不如今天丰富。因为经济能力有限,买来就为了早上蒸饭能快些,偶尔会煳锅,用了8年;第二次买电饭煲是2007年,当时开始考虑电饭锅的性能和品牌,买了松下牌,不只煮饭,还有定时、保温、煲汤等多种功能,而且煳锅、粘锅等状况改善不少;今年买电饭锅,口碑、性能、全世界的好品牌以及煮出来饭的口感都考虑在内,最后看准一款智能预约电饭煲,通过电磁加热技术煮饭,微电脑感知米粒受热状态,前一晚预约定时就能煮好早饭。作为家里的“主厨”,马彦辰觉得这样的升级让她的生活品质提高了很多。

电饭煲在升级,马彦辰的日用家电样样没落下。洗衣机由只有单一清洗、甩干功能的双桶半自动型洗衣机换成了能烘干、能洗羽绒服、除菌、除味的全自动滚筒洗衣机,一台价格5000多元。电冰箱换成了省电、保鲜效果更好的三开门冰箱。

苏宁易购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消费升级是近年来经济生活领域被多次提及的热门词汇。在零售领域,“大美舒智健”则是家电市场的5个新关键字,消费者追求的是:电视屏幕尺寸大、滚筒洗衣机设计要美观、空调要无风感、家电要操作更轻松、冰箱的保鲜功能要更好。

李健:美食、旅游,老年人也爱花钱

每周一吃过早饭后,李健都会去家附近的果蔬超市买一盒12个装的笨鸡蛋。“农村散户养的笨鸡,吃山虫、野草,蛋黄金灿灿的,摊鸡蛋饼最好吃。”哪家的蔬菜新鲜、哪家的肉蛋水产无公害,他能说得头头是道。

李健退休4年,儿女在上海生活。随着社会物质产品不断丰富,他与老伴儿的消费观念也有转变,舍得为自己花钱,最大的两项支出是餐饮和旅游,占收入的30%。

“吃东西既要绿色、养生、健康,还要口味好。”李健说。一盒笨鸡蛋价格要比同样数量的普通鸡蛋贵出10元,但他觉得这样的价格差能够接受,因为营养价值更高、吃着放心。

几乎每个周末,李健都会和老伴儿开车到家附近的一家会员店买进口食品。德国的香肠、厄瓜多尔的白虾、新西兰的羊排、美国进口的黑鳕鱼……每次买得不多,偶尔在家常菜中添上一道美味。“上岁数牙口不好、味蕾退化,稍稍多花些钱就能买到更好的美食,能给我幸福感。”

旅游则是李健老两口另一大开销,平均每年2万元。李健的老伴儿最大的爱好就是“走走逛逛”,用老伴的话说就是“趁着能走就多走,等走不动时就来不及了”。

从沈阳出发,初夏开车去辽宁丹东吃黄蚬子,秋天去本溪看枫叶,冬天去辽阳泡温泉。除了省内,几十年的时间里,李健老两口去过日本、韩国、泰国、德国、荷兰、意大利、澳大利亚等10余个国家。如今,交通、住宿便利,两人退休后更是坐高铁境内游,女儿则帮着报团去风景区游玩。

“小时候想吃肉没有肉票买不到,一条肉,瘦肉省着炒菜、肥肉炼荤油、油梭子拌饭吃。最远是去北京,坐一整夜的卧铺火车,下馆子吃得最多的是面条。如今,新鲜事物多,可消费的领域也多。每个月除了固定储蓄外,拿出一点给老年生活添个彩也不错。”李健说,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他对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着深刻体会,“适度”“多元”成了他的消费关键词。

编辑 毛紫叶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008/202001/d20e20f54da4b65f75123e669f3d31a7.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