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很狡猾,如何科学检测?专家们给出答案

2020-02-10 09:40  

2月8日,湖北省委书记、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蒋超良,在武汉市督导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要集中两天时间,将武汉市累积的所有疑似患者检测完毕。如何完成检测?目前还有哪些困难?记者专访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 李艳。

李艳告诉我们,2月3号是核酸检测能力提升的一个转折点:2月3号疑似病例非常多,确诊病例反而较低,以前都是疑似病例大大高于确诊病例,跟核酸检测的质量和效率有关系。2月3号,国家组织了大量的试剂盒派送到不同的实验室,现在每天最高(检测)量可以达到1300。

检测方法的完善,也大大提升了检测速度。李艳介绍:实验室从以前不敢做检测到现在敢做检测。先在56℃的环境下保持45分钟,将病毒灭活后再来做核酸检测,最大限度保障了医护人员的安全。随着检测质量提升,流程慢慢优化,确诊指标越来越好。

目前,全省可以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实验室已经有九十多家。现在,即便是从社区采样,加上转运时间,一天时间内也能出检测结果。

但是李艳表示,核酸检测也不是百分之百准确:试剂盒是根据第一代病人的病毒来测序的,如果产生了变异,可能有一部分病人检测不出来。因此也要考虑进一步完善试剂盒,要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完善试剂盒的标准和条件。

李艳建议,要综合判断是否感染病毒,比如说有密切的接触史,有发烧,有CT发生变化,即使核酸显示阴性,也考虑到病毒变异的可能。

常规情况下,对疑似新冠肺炎患者隔日进行共两次咽拭子核酸检测,如果出现一次阳性则确诊,如果出现两次阴性,则基本可排除感染。但这个判断标准,近日被打破了:一名三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的患者,最终成为确诊病例。这是否说明新冠病毒隐匿性很强?如何避免“假阴性”患者耽误治疗?来看北京武汉两地专家8号通过5G远程诊疗展开的讨论:

不让“假阴性”患者出院 京汉两地5G远程会商

武汉市协和医院西院住院楼10楼会议室,正在协和医院西院与金银潭医院支援的北京市医疗队成员与北京朝阳医院的专家进行了一场5G远程会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张黎明:

连续两次咽拭子检测都是阴性,在(符合)出院的情况下,又有一例病人突然又发烧了, 那么出院的标准怎么来掌握?需要大家一块讨论。

参加会商的专家中,有呼吸危重症专家童朝晖,他在抗击非典期间,实现了病房收治近百名患者无一人死亡,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的成绩。他和大家分享了抗击非典时的经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 童朝晖:

跟大家解释一下:当年非典的时候出院是三周,这回我建议大家也等到第二周的高峰期过去,再复查影像,两次阴性,出院比较有把握

病人出院时如果核酸检测呈“假阴性”,会误导患者认为自己已经治愈,而放松“二次感染”的警惕。因此,核酸检测不能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持续而全面的临床观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医生:

我觉得童院长说得特别对,时间上需要往远了考虑,同时需要持续观察病人的免疫功能抑制状态。

北京市支援湖北医疗队领队 刘立飞:

这个疾病的特点刚刚专家也介绍了,可能会有肺的问题,有心脏的问题,可能还有其他系统疾病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多学科一起进行研判,形成下一步诊疗方案。

多重手段确保不遗漏“假阴性”患者

在2月4日,国家卫健委举行的发布会上,有专家提到,由于取样的条件不一样,检测结果可能受到影响。比如,取痰检测的前提是要病人有痰,但新冠肺炎的症状是干咳,不易产生痰,这也增加了取痰检测的难度

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李兴旺:

从呼吸道标本来讲,肺泡灌洗液敏感性要高于痰的结果,痰的结果又高于咽部的。所以越是危重病人诊断率越高,是因为能采到肺泡灌洗液。接下来普通病人更多开展痰拭部的痰做检测,可能会把阳性率进一步提高。

怎么样做到识别假阴性?湖北省医疗救治组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赵建平指出:受样品采集方式,包括技术、试剂和质量方面的影响,检测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的问题。那么,如何能避免感染人员被遗漏呢?

湖北省医疗救治组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赵建平:

我们的咽拭子,鼻咽拭,核酸检测阳性率现在大概在30%到40%。检测阴性是不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就是多次检测也不能排除。所以说在武汉还有湖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候临床的表现就非常关键,如果这个病人临床表现有症状,还有血里面的淋巴细胞下降,这个病人就要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进行诊治。

来源:长江云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008/202002/a64b32cbaee0d7c147e51a893a72c12a.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