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小汤山”重症救治进入攻坚阶段
2月20日,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年龄最大的2名新冠肺炎患者,入住山东医疗队重症监护病房,对医疗救治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标志着以提升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为目标的抗击疫情阻击战进入攻坚阶段。
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是原计划今年5月份交付使用的黄冈市中心医院新院区,山东医疗队到达后,经过30多个小时的努力,将其南楼四层开辟成具备收治病人条件的感染隔离病房,两个隔离病区,共100张床位,其中西区为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的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一个12张床位的重症病区,用于统一集中收治黄冈市城区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2月14日,又增开一个18张床位的重症病区,总重症床位达到30张。
因人制宜,精准施策,尽最大可能救治患者。据山东医疗队队员、山东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任宏生介绍,新冠肺炎确诊的病人往往都有咳嗽、憋喘、呼吸困难、低血氧症等症状,将首先对病人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参考各项检查、检验指标,制订“一人一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对症状相对较轻的应用氧疗,提高血氧浓度来缓解;如果情况不好转,就及时改用经鼻高流量氧疗或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方式,同时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一旦病人有缺氧,或者动脉血的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发生急性呼吸窘迫,就需要紧急气管插管,连接有创呼吸机来抢救,对于传染性极高的新冠肺炎,这也是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操作;对于危重的病人绝不轻言放弃,如处于高炎症反应期的患者,特别是并发急性肝、肾功能损伤等多脏器功能衰竭,则采用床旁血液净化等一切可能的抢救手段,尽最大的努力挽救患者。
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岳茂奎介绍,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准确把握抗病毒及抗细菌药物的使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的使用时机;实行序贯式精准化管理,严格医护人员交接班制度,保证救治活动的连贯性、一致性和准确性,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启用各种生命支持技术与手段,为患者生存赢得时间。通过强化基础性疾病的支持治疗,减少脏器损伤,尽可能保护各脏器功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强化基础性护理支持,呼吸道管理尤为重要,密切观察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进行呼吸机模式及参数的调整,尽最大可能给患者提供呼吸功能支持;容量控制,对病人液体出入量进行精细化管理,维持体液平衡;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帮助患者平稳度过炎性风暴期,为最终挽救患者生命创造条件。这些治疗措施作为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在挽救患者生命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关键性作用。
据山东医疗队(第二批)队长、山东省立三院副院长李丕宝介绍,山东医疗队重症监护病房是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规模最大、开展治疗技术难度最高、救治危重患者人数最多的病区,已成为黄冈市抗击疫情阻击战的关键力量。
截至目前,山东医疗队共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40例,其中,重症25例,危重症15例。在这些患者中,共进行气管插管接有创呼吸机机械通气14例次,高流量氧疗25例次,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支持治疗10例次,深静脉置管16例次,床旁血液净化5例次,胸腔闭式引流2例次。
在收治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仅9个月,已于几天前治愈出院;年龄最大的2例,分别为90岁和89岁,在医疗队的精心救治下,目前病情稳定。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