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正在变化,但有些事不能变

2020-03-03 08:34  

这是一张钟南山院士的画像。但您仔细看,这幅画,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它的作者是武汉的一名高中生涂宇恒,他用15000个“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写出了钟南山院士的肖像。





故事说下去有更多的巧合,小伙子2003年非典期间出生,今年正好17岁。钟南山这个与他不长的人生经历打了两次交道的人成为他心中的偶像,尤其是钟院士那张饱含热泪的照片,深情而坚定的眼神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中。他决定抛弃常规的线条表现手法,改用“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汉字来“写”出钟爷爷的画像。

其实我们把最近钟南山院士的新闻照片还原,从眼含热泪、神情凝重,到露出久违的微笑,钟院士嘴角的上扬似乎承载了另一种寓意。



我们来看看另外一些像微笑一样上扬的曲线吧。这个曲线来之不易。3月第一天,湖北累计确诊病例30543人,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3757人,这是湖北省累计治愈出院病例首次超过现有确诊病例。



另外,3月第一天,湖北14市州新增确诊病例为0。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对这样一个什么都没有的数字如此渴盼。也是在同一天,湖北以外新增死亡病例,也是0。



湖北是抗击疫情的决战地,湖北胜则全国胜。关键数字的反超,是局势扭转向好的态势逐渐扩大的显现,更是发起决胜总攻的战鼓号角。宜将剩勇追穷寇。伴随着号角声起的,还有那一个个不同战线、不同战场正在悄悄发生的反转变化。

再看这个数字,一个亿。短短30天的时间,全国口罩日产能、日产量连续快速增长,双双突破1亿只!注意,这分别是2月1日的5.2倍、12倍!



硬核口罩,甚至悄悄改变了妆容。多少爱美人士感叹:“口罩多难买啊,怎么能让它蹭上口红?”于是,竞争激烈的口红界怎么也没想到,最终会败在口罩手下。于是,朋友圈里多出了“戴着口罩只能露出眼睛,眼部产品要不要了解一下”的宣传语。

悄悄发生的反转变化还在继续。

方舱医院里的“清流哥”出舱了,人们带着喜悦相互奔告:就是那个爱看书的小伙子,出去了还领走一个小男孩,是他答应帮助病友,主动要替他们照顾的孩子。

清流哥的变化,也是一大群人的变化。3月1号,随着34名康复的患者出院,武体方舱医院进行休舱处理,不再接收患者,入驻的山西救援队医护人员原地待命。这是武汉第一家方舱医院休舱。



从建方舱,到休方舱,也就不到一个月,这一悄悄的变化,从小里说,武汉的轻症正在大量治愈;从大里说,疫情防控,正取得阶段性成果。

还有一个反转可能与正面战场离得比较远。昨天武汉有位社区干部让我们很感动。疫情之下,汉口老城区的多闻社区全封闭管理,近2千户居民的粮油蔬菜、基本生活物资需要靠社区的23名工作人员提供保障。面对居民的要求和免不了的挑刺儿,田书记的回答总是“好的!好的!”,而当听到一句真诚的“谢谢”时,田书记哭了。这个反转,不是治病,也不是康复,但它的背后,是千万封闭下的武汉市民生活状态的缩影,我们笑了,书记哭了。



38岁的江城,重症患者,五叶肺全白,一度出现呼吸衰竭,他在医院里足足躺了50天。就在2月29号这个四年一次的日子,江城出院了,“重生!出院!”离开医院前,江城在微博上写下这句话:“我叫江城,我好了,武汉也会好的!”



长江评论:变与不变

事情正在起变化。院士笑了,治愈多了,确诊少了,口罩多了,越来越多的人解除隔离了,也有方舱开始“休舱”了。社区干部听到谢谢了,那个叫“江城”的病人出院了。

江城出院,但武汉仍在鏖战。不能忘记这些悄悄发生的变化,是更多不变的定力夜以继日的水滴穿石带来的。

病房里的全力救治,是治愈的定力;社区里的严格封闭,是阻隔的定力;微信群里供需接龙,是相助的定力;生产线上马不停蹄是保障的定力。

定力,就是难时不放弃,易时不放松,况且,我们此时何谈“容易”二字!

此时此刻,我们感恩变化、欣喜变化,更要咬紧牙关、保持定力,不获全胜,不轻言成功。

编辑 毛紫叶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008/202003/d7b1e18c4d993eea2b662b72841f420f.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