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破坏了全球经济活动,也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3月31号,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预警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致使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中断,可能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
全球粮食市场面临冲击
三大国际组织呼吁避免破坏食品供应链
当地时间3月31日,世贸组织(WT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卫组织(WHO)三大机构发布联合声明,呼吁各国政府尽量减少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涉及食品贸易的边境限制,确保全球粮食安全,避免“破坏性措施”的重现。
在上述联合声明中,三大机构亦呼吁,目前全球有数百万人依靠国际贸易来维持其粮食安全和生计。“随着各国采取措施以制止日益加剧的新冠大流行,必须注意将对粮食供应的潜在影响或对全球贸易和粮食安全的意外影响降至最低。”
各国必须避免上述“破坏性措施”的重现,确保贸易畅通,保障食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得到防疫保护。联合声明指出,同时也确保消费者,尤其是在疫情中最脆弱的消费者,能够继续在保证严格防疫措施的条件下于社区内获得食物。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
五国宣布限制粮食出口
当地时间3月28号,埃及贸易和工业部长内文·贾梅决定,自当日起,未来3个月内停止各种豆类产品的出口。埃及成为俄罗斯、越南、哈萨克斯坦和塞尔维亚之后,又一个宣布限制粮食出口的国家。梳理这些国家限制出口的原因,新冠肺炎疫情是共同特点。埃及方面表示,要优先满足本国基本商品的需求。越南方面也表示,需要统计全国大米库存,确保疫情期间,越南民众有饭吃,在此期间禁止大米出口。
3月28日,埃及贸易和工业部长内文·贾梅决定,自当日起未来3个月内停止各种豆类产品的出口。
联合国发出预警
粮食危机再次上演?
埃及、越南等主要产粮国宣布限制出口之后,很快引发连锁反应。伊拉克表示,大米和小麦储备告急。印尼、菲律宾先后宣布粮食库存将在数个月内用完。正因如此,联合国粮农组织才在最近发出预警,少数国家可能再次出现粮食危机。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上一共发生了10次粮食禁运。最近的两次是2008年和2011年,非洲、中东和亚洲三十多个国家出现粮食短缺,8.5亿人在短时间内吃不上饭,甚至因此引发骚乱。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预警
多国抢购粮食 推动恐慌情绪
一些国家在限制出口,另一些国家则在国际市场加紧抢购:阿尔及利亚和土耳其发布了主粮进口招标书,摩洛哥将小麦进口关税的优惠措施延长到今年年中。与此同时,欧美多个国家出现食物抢购现象,新加坡在不得已之下,将大米、鸡蛋列为限购物资。由于产粮国的限制,加上部分国家的抢购和媒体的炒作,芝加哥小麦期货价格在3月份上涨了8%以上,美国牛肉批发价格飙升至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全球第二大谷物出口国——泰国的米价,也升至2013年以来新高。
欧美多个国家出现食物抢购现象
中国主粮供应充足
夏粮收获已有良好基础
在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王辽卫3月28号对新华社表示,中国的粮食供求总体宽松,完全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也能够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2019年,进口大米占中国大米消费大约1%,即使完全不进口也不会影响国内供给。3月27号,中国农业农村部表示,春耕工作正有序推进,夏粮收获已有良好基础。
中国疫情期间超市充足的米面供应
中国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 刘莉华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 ,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生产超过1/5 。总的来说 ,今年夏粮情况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土壤墒情充足,苗情总体较好 。丰收很有基础,田管切勿放松 。
来源:长江新闻号
监制:郭小容
编审:解炜
责编:曾春锋
编辑:谢梓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