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3日10时至4月8日0时,76天。这段武汉“封城”的日子,将以极为厚重的方式写进历史。这段历史,不仅是由被“封”在城里的900多万武汉人民书写的,也是由14亿中国人民共同书写的。这段历史并不孤悬于史册,而是中华民族这场抗疫斗争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这次,在凶险病毒对全人类发起无差别攻击时,武汉,站在了被攻击的前排。在这座城市里,出现了5万余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500多人不幸染病罹难。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的不幸,已融入整个国家的哀伤。“封城”日子里,亿万国人陪着武汉人掉眼泪。清明之际、哀悼时刻,举国同悲。
中华民族也无数次在磨难中奋起。武汉人民站在受难的前排,也站在奋起的前列。每一位患者,用生的渴望与疫魔搏斗。医护人员从病毒来袭的第一瞬间,就没有退缩。“封城”后,几百万市民守在家里,由冬至春,以坚韧为剑。“封城”形成“外防输出”之势后,武汉人自己,为“内防扩散”做了无法计量的艰苦努力。习近平总书记用“识大体、顾大局”“不畏艰险、顽强不屈”“坚韧不拔、高风亮节”,来赞扬抗疫中的900万武汉人民。毫无疑问,这也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封城”,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站在“解封”之时再看“关闭离汉通道”这一决策,会比76天前有更深体会。这是一个科学的决定。在中华文明深处,大疫之际采用隔离之法,古已有之。工业革命以来,即便疫苗、抗生素等陆续登上战场,隔离,仍是人类社会应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良法。从当前全球战“疫”的态势看,隔离之举,符合科学规律,是遏制疫情不可或缺之法。这是一个果断的决定。虽然隔离之法不鲜见,但在疫情初起之时,就断然封闭一个近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型城市,仍是几乎没有先例之举,需拿出巨大的政治勇气。习近平总书记1月22日提出湖北省对人员外流实施全面严格管控的要求。这个决定,随着抗疫斗争的延展深入,愈发显示出其果断。这是一个得到了坚决执行的决定。果断决策,还要执行到位。这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它不仅体现在一时的封闭动作,更体现在长达76天里的持续封闭、稳定坚守,体现在举全国之力、对一个900万人城市提供的综合保障——煤电油气、米面粮油、肉蛋菜奶,事无巨细。要想封得住,必须待得住。所有为此出了力的人——本地坚守者、逆行而至者、为武汉生产物资者、关心武汉的亿万人,都是“封城”得以坚决执行的参与者。这是一个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决定。在“解封”之时回头看,武汉“封城”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一目了然。它最大限度地阻断了疫情从武汉向国内其他地区蔓延,也为全球防疫争取了时间。若无此举,后果将不堪设想。“封城”之后,武汉在内防扩散上逐步加码、升级,直至实施最彻底的防控手段,这也使得武汉市内的疫情终被遏制。
对于“解封”之时的武汉人民来说,可以舒展一下眉头与心怀,但丝毫没有“一切如常”的余地。这是一次必须“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重启。城门一夜间打开了,但小区门、家门、单位门、学校门、商场门等等,还需继续按防控要求,精细准确地分别守好,逐步有序开放。相信刚刚经过了76天磨砺的武汉人民,有这份冷静。
在这历史性的76天里,无数“非武汉人”,来到封闭中的武汉。他们当中,有4.2万白衣勇士,有数以万计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者,有中央机关的干部,有运输物资的司机,有自觉前来的志愿者,有误打误撞滞留武汉、干脆就地帮忙的普通人……他们都是这段抗争历史中的一分子,各是一束光,汇聚于江城,与武汉人民同行,温暖彼此。
△2月1日,工人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加紧施工。
“武汉封城76天”,这是一段承受磨难的日子,也是一段并肩奋斗的日子。它将不断提醒我们,人民生命重于泰山。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就能在重大危急关头,作出果断决策,汇聚亿万人的同心之力。它将不断提醒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可小觑前进路上的种种风险、难关、障碍,都要准备迎接复兴路上的惊涛骇浪。它将不断提醒我们,坚韧不拔、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值得代代相传的精神底蕴。有这份底蕴在,我们便能无惧风雨、笃定向前。
来源:新闻联播
编辑:谢梓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