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基础"民"为中心:民法典助推私权保障体系登上新台阶

2020-06-08 10:25  

民法典不仅是新中国法律体系中的鸿篇巨制,也助推新时代中国私权保障法律体系登上了新的历史台阶。

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也是现代法治的一个重要支柱。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人格尊严、物权合同、侵权救济、亲属继承等等,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民法息息相关。某种意义上说,民法典是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变迁的映射和记录。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过去社会条件不成熟,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发展和市场活跃,没有公民和其他私主体一定层次上的财富积累,就很难为民事立法、尤其是很难为民法典的制定提供相应的观念和物质条件。可以说,民法典是我国改革开放成就与法治建设成果的典型体现。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民法典并非一个突然降临世间的“新生儿”。从1950年制定公布的婚姻法开始,新中国很早就开始了民事立法进程。但“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很难骤然建立起法律体系的宏伟大厦。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努力,随着合同法、物权法的渐次出台,我国民事法律体系逐渐完善并建构起相对完善的民事权利保障体系。但在几十年的发展完善过程中,新法不断制定出台、“旧法”不断修订完善,不同的民事法律之间就不可避免会出现交叉、重复、不一致甚至矛盾冲突,有的方面还可能存在遗漏或不完善的情况;既给司法适用带来了麻烦,也给老百姓生活带来了困惑。于是,需要民法典对整个民事法律体系进行系统集成,从而构建更加科学完备、逻辑一致的民事法律体系。

针对新科技革命条件下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民法典也实现了与时俱进。新技术既是新机遇,也带来新挑战。针对人工器官制造、干细胞研究、基因编辑、克隆、人工生殖辅助等生物技术发展给生命权、健康权等人格权带来的新问题,民法典强调了对人体健康、社会伦理和公共利益的保护。针对信息革命新技术新应用和新业态给个人隐私和财产权保护带来的新挑战,民法典积极回应新型权利的创生,并强调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侵权应对。针对生态文明保护、风险社会治理,民法典也做了不少颇有新意的制度创设和机制探索。

法典编纂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国家和社会治理进入更高阶段的重要立法活动。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家的立法水平,也体现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和社会治理水平。在汲取人类工业文明和法治文明的基础上,中国民法典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事法学研究的进步,尤其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进展。因此,它不仅体现人类法治发展的共同规律,还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民法典,以及民法典中对新时代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映射和应对,都是民法典中国特色的鲜明体现。

民法典以“人”为基础,以“民”为中心,以“私权”为支柱,从而成为现代社会治理和法治文明的基本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出台的中国民法典,既标志着中国私权治理和保障体系的新发展,也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进步。

来源:人民网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210/202006/87124e04d09d23a286b9d8939943ce5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