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消费者狂欢之余 谨防“入套”“落坑”

2020-06-17 11:28  

“紧急补货”、“最后疯抢”,“年中特卖 亿元补贴”,“正品货源 好货低价”......

临近“618”,打开各家APP,鲜明的颜色、跳跃的弹窗,各种推送信息不约而至。不少商家都打出了诱人的宣传语,发布商品价格“走势图”、设置限购件数、领券满减等促销方式层出不穷。

在这波热闹的促销大潮中,是否暗藏着一些消费者难以察觉的“套路”呢?记者调查了“618”活动部分商家的优惠情况,看看哪些地方可能有“坑”。

关注点一:优惠幅度超“双11”?

从6月1日起,不少商家就已经开始执行相关促销活动。根据目前各大电商平台披露的信息,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家用电器、智能小家电等受到消费者集中关注;日常消费品如服装、护肤产品、儿童玩具、特色食品等都是热门品类。

而对于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商品价格方面,记者发现多数电商平台上“618”的活动价与去年“双11”活动价的折扣力度近似,有些商品并不比“双11”更便宜。

在京东上,去年“双11”期间一款鼠标的优惠价格是59元,而在“618”活动中的价格为79元。同时,一款录音笔去年“双11”期间活动价1799元,而今年“618”降至1599元。

在苏宁易购平台上,一双去年“双11”价格为239元的某品牌跑步鞋,今年“618”期间的优惠价为269元。另一款儿童手表去年“双11”价格为498元,今年“618”活动价为478元。

在天猫平台上,一款去年“双11”价格为1649元的激光打印机,今年“618”在算上各种优惠后实际付款价格为1799元。一款蓝牙音箱在去年“双11”价格为1599元,今年日常价格1699元,“618”的活动优惠价格为1409元,如果配合领券、满减等条件,最低为1099元。

从各平台的实际优惠来看,“618”其实与去年“双11”的优惠总体幅度近似,个别商品确实比去年便宜,但主要集中于更新换代较快的电子产品类。总体上,“618”的价格优惠幅度比平时大,但与“双11”的力度相差不多。

关注点二:商家优惠条件看不懂?

在各家“618”的优惠中,最复杂的部分就是那些错综复杂的优惠条件了。如果消费者想以活动标注的低价格购买商品,就需要满足所有预设条件。

以前文中的那款1699元的蓝牙音箱为例。其在商品页面醒目位置标出了多个价格,令人有点眼花缭乱,包括“价格1699元”、“狂欢价1409元”、“618到手价1099元”。有关后俩个价格的区别,以及如何以1099元入手,记者询问了其在线客服。

该客服回答,1099元的价格构成是:1699元(日常售价)-290元(单品直降)-160元(跨店满减)-150元(单品满减)=1099元。也就是说,消费者要满足“跨店满减”、“单品满减”这两个条件,才能享受1099元的到手价格。

记者查询“跨店满减”政策,显示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商品详情页有跨店满减的提示,不同的商品满减门槛需要一致;2.商品的总价格需要满足满减门槛;3.凑单商品需要加入购物车一起提交结算。而“单品满减”政策,则是每个店铺自身设置的优惠政策,通过领券使用,可与“跨店满减”叠加使用。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单一商品页面上,同屏显示3个价格,且这3个价格适用于不同优惠政策,确实需要一番“调查”才行。一些较为复杂的优惠叠加政策,对部分消费者来说有点难于理解,甚至可能会造成误解。

关注点三:大额商品线上优惠靠谱吗?

另一受到关注的方面是大额商品。近期,在电商上参与“618”活动的大额商品主要以汽车、房产等品类为主。

记者在天猫上看到,某汽车品牌的一款车型,打出了“9.9元抵扣19500元”的活动优惠。点开后发现,该优惠指在线付款9.9元可得到“四礼包”抵用券:包含延保抵用券500元、保险补贴5000元、置换补贴10000元以及价值4000元的4次保养。

在记者问询该品牌线上客服后,其表示“以上活动以当地经销商为准,请具体到店洽谈”。记者追问该活动能否在线下4S店内与店内优惠共同叠加使用时,客服人员并没有给出确切回答,并表示只能以4S店的说法为准。官方线上店与4S店能否在此优惠上能否达成一致,执行中是否会有偏差?作为消费者,不免会产生这样的疑虑。

在苏宁易购APP上,某房企上线了“6.18元抵10000元购房券”的活动,且注明“仅限6.18当天使用”。点击进入界面后,又出现了“购房券抢购时间2020年6月18日20:00”、“本券有效期至2020年6月30日止”,其前后信息表述并不清晰一致。同时在底部小字注明“本资料仅作为宣传推广使用,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信息,不在任何意义上构成开发商的要约或承诺。”

可见,面对金额较大的商品,商家在线上推出的活动多为低价优惠兑换券,但部分商品的承诺并不清晰,购买后能否得到相应的优惠,不但考验着消费者的“理解力”,还要看商家自身的诚信度。

结语:随着“618”活动的临近,部分消费者已充实好购物车,准备“出手”了。除了以上几点需要留心之外,以往报道中的预售商品无法退、先涨价再降价、以拼团吸引消费者骗取个人信息、“红包返利”骗局等,同样可能会再次出现。合理消费、避免浪费,“618”还是要理性看待。

来源:人民网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210/202006/7aa53e4aa85b9921355ac36d6a24d190.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