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民航首航经停武汉武汉机场年旅客量 从6.5万“飞”涨至2715万

2020-08-01 09:58  

执行首航任务的139号机组人员。

(资料图片)

现代化的天河机场。

7月31日,阳光明媚,8时55分,当天第一班从天津飞武汉的厦航MF8331航班,搭载着143名旅客,稳稳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早已提前等待在机坪的机场工作人员为机组和旅客举行了简短而热烈的欢迎仪式。

70年前的8月1日,由天津经汉口飞往重庆的首航班机XT-139号飞机,成功完成史称“八一开航”的新中国民航首航。当天,南湖机场为此举行了两个小时的庆祝活动。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湖北机场集团联合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和厦航共同举办了纪念“八一开航”70周年的重飞首航路活动。

■ 新中国民航首航经停南湖机场,90年代择址新建

1950年7月31日,时任民航局总飞行师潘国定驾驶着“北京”号从天津起飞,载着14名乘客成功试航广州。

8月1日8时30分,在同样的晴朗天气下,天津经汉口飞往重庆的首航班机XT-139号飞机自天津张贵庄机场起飞;同天10时30分,广州白云机场,“北京”号飞机在各界的欢呼声中,在机场上空环绕一周后,向北飞去;当天中午,两架飞机在南湖机场先后降落,并举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首航成功庆祝活动。

15时10分,两架飞机再次起飞,于18时左右分别在天津和重庆降落。新中国最早的国内民用航空线顺利开通。

据介绍,首航航班经停的南湖机场,最早是作为军用机场建立。1936年3月,武昌一片野阔的芦苇滩上,南湖机场建起,占地4000亩,共修建有东西向南北向2条水泥跑道,开启了武汉机场的建设发展史。

今年50岁的陈军是湖北机场集团工会主管,经历了南湖机场到天河机场的迁址。他介绍,1951年,武昌南湖机场作为武汉首个民用机场,开始起降飞机。之后,历经4次扩建,南湖机场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成中型现代化机场,成为国内航空干线的重要枢纽之一。

■ 基础设施实现“质变”,年旅客量从6万多到2700多万人次

“1995年,随着武汉天河机场的建成启用,南湖机场也退出历史的舞台,成为我们的回忆。从南湖转场天河,武汉机场的巨变也见证了中国民航的起步与腾飞。”陈军说。

湖北机场集团机场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徐越辉介绍,改革开放以后,武汉民航业蓬勃发展,武汉机场旅客吞吐量节节攀升。回首过去,1978年,南湖机场旅客吞吐量仅6.5万人次,1992年突破100万人次。

1994年,南湖机场旅客吞吐量108万人次,是通航44年以来客流量最多的一年。1995年转场天河后,南航湖北分公司陆续开通武汉到曼谷、福冈等地的国际航线,1996年,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31万人次,排名全国第8位。

2006年,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500万人次,2009年突破1000万人次,2016年突破2000万人次。从100万到500万,武汉机场用了14年,从500万到1000万仅用了3年,从1000万到2000万只用了7年。

2019年,武汉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715万人次,增幅排名全国大型机场第一,吞吐量排名较2018年提升两位,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连续7年保持中部第一,发展越来越快,旅客增长越来越迅猛,通航点也越来越多、越来越远。

■ 从武汉出发,可达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152个机场

湖北机场集团机场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徐越辉介绍,1987年武汉至香港包机首航成功,1992年开通至万象的第一条正式国际航线,1998年开通至福冈的首条始发国际航线。

“十三五”以来,武汉天河机场明确“国际客货双引领”的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中部国际航空门户枢纽,航线开拓迎来全面发展期。如今,从武汉出发已经可以抵达全球152个机场,其中国际及地区机场58个,主要飞往英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美国等29个国家和地区,航线网络实现了五大洲全覆盖。

今年受疫情影响,航班量和客流受到影响,但目前,随着全国各行各业全面复工复产,武汉机场呈加速恢复态势,目前每日航班量已恢复到疫情前的七成水平。7月29日,武汉天河机场日客流量突破5万人次,日航班达到408架次,均为4月8日武汉机场复航后的单日最高,航点已恢复到58个,航线网络已覆盖国内所有干线机场。

未来,武汉天河机场致力于建设成为中部地区“互联互通、辐射全球”的航空门户枢纽、文明城市窗口和对外开放高地,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民航事业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长江日报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008/202008/cc76395c0759ce6e4a47ea246ccf25c8.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