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视频
记者回访:受灾村民吃住穿不愁
家园重建指日可待
入梅以来,黄冈市黄梅县连续遭遇8轮强降雨,累计降雨量1086毫米,是历年同期平均降雨量的3.7倍,其中单日最高降雨量达到353毫米,超历史极值。一时间,江河湖库水位暴涨,河堤漫溢,良田被淹,道路冲毁,险情频发。7月8日凌晨4时,黄梅县大河镇袁山村因暴雨引发山体滑坡事故,当时造成7栋民房被毁,9名尚在睡梦中的村民被埋。这场山体滑坡事故造成8人死亡,仅1人生还,全国舆论聚焦。那么,唯一的幸存者现在伤情如何?撤离家园的群众是否得到了妥善安置?他们何日能重返家园?记者最近专门回访了事发现场和灾民安置点。
随着梅雨季结束,黄梅县汛情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但现在黄梅仍有15000名干部群众,昼夜在江河湖库重要险段坚守巡查。最近,记者驱车从县城到大河镇袁山村时,一路上看到,街道两旁的商户都在正常营业,农村生产生活秩序也恢复了正常。
黄冈市黄梅县大河镇村民:现在水退了,秧长得很好,感觉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在袁山村第三组山体滑坡事故现场,一台大型挖掘机正在被冲毁的房屋废墟上清理作业。植被茂盛的山体上,滑坡处留下的伤痕历历在目,令人唏嘘不已。
遇难者家属 吴芬:从我太爷爷到我这里是第四代人,住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但是没想到今年这个意外来得挺突然的。
在距离山体滑坡事故现场约500米外的一处地势平缓的空地上,7间活动板房已经安装到位。这里将作为受灾户的临时安置点。
黄冈市黄梅县大河镇副镇长 王俊:每户的建设标准是每户两间、两层。
在这次山体滑坡事故中,袁山村第三组5户人家的房屋完全被毁,其中4户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王俊告诉记者,政府已经决定全额出资,另外选址为他们重建家园。
7月8日山体滑坡事故发生后,黄梅县委、县政府当机立断,当天就将袁山村3个小组的村民悉数撤离险地。部分村民选择投亲靠友,剩下的33户68人,被集中安置在毗邻的天门村小学临时安置点,其中就包括家中房屋被泥石流冲毁的3户人家。事发后记者现场探访看到,这里共有9间教室被改成了临时住所,每间屋里都装上了电视和电扇。受灾群众在这里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
安置点还配备了两名医生,为受灾群众提供医疗和防疫服务。大河镇政府则派了3名干部在这里值守,他们与受灾群众同吃同住。
在黄梅县人民医院,记者还见到了这次山体滑坡事故中唯一的幸存者邹某。邹家共有4口人,灾难发生时仅有她一人在家。事发当天,被从废墟下救出来时,她身上多处受伤,生命垂危。
黄冈市黄梅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生 陈红超:在我们ICU以及骨科手术室以及麻醉科的共同抢救下,已经完成了多处手术治疗,目前在我们科室恢复比较良好。
灾难无情人有情。袁山村山体滑坡事故发生后,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黄梅县委、县政府全力为遇难者善后,妥善安置和抚恤家属,为遇难者家属提供心理治疗。这些人性化措施,也极大地抚慰了家属悲痛的心情。
遇难者家属 吴芬:回来的时候,我看村民的转移,还有转移后的安置、吃饭这些方面,都想得挺周到的。
据了解,袁山村山体滑坡事故发生后,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奉命,紧急派出专家组前来指导救灾,严防救灾过程中造成二次灾害。目前,湖北省和黄冈市相关部门的专家正对现场地质条件进行勘探,就该村第三小组居民是否需要整体搬迁事宜进行评估。
斥资60余亿元整治人居环境
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灾后村民得到妥善安置,重建家园迫在眉睫。洪水退后,黄梅县首先将灾后防疫工作放在第一位,斥资60多亿元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大扫除、大消杀和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前所未有,全力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8月4日,长江干堤黄梅县分路镇段。几名男子站在江面的小船上清捡垃圾。随着一声吆喝,岸边的人迅速用锚链把小船拉回来,然后将垃圾卸载下船。
黄冈市黄梅县分路镇港西村支部书记 林文明:每天除了防汛巡堤之外,还要负责江面垃圾清理。
黄梅是长江流经湖北的“最后一站”,有长江岸线58.86公里。长江进入主汛期后,黄梅县长江沿线5个乡镇共出动打捞船200余台次,半个月里累计打捞江面垃圾1300多吨。
黄冈市黄梅县分路镇党委书记 刘志标: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扛起长江大保护的政治责任,不让江面垃圾流出湖北。
黄梅县是暴雨袭击的重灾区。洪水退后,城乡垃圾遍地,淤泥四溢,灾后防疫压力陡然升级。一场大清淤、大扫除、大消杀活动迅速在城乡全面展开:在受灾严重的濯港镇桂坝村,县疾控中心组织一支80人的专业消杀队伍,带着洒水车、雾炮车和垃圾车,对居民家中、房前屋后、村庄道路和广场进行全方位、地毯式清理消毒;在县城105国道华宁高中附近,县城管执法局干部带铁锹、扫帚清除路面泥沙和石块,3个多小时就恢复了交通;在长江沿线、铁路沿线、国道沿线、旅游公路沿线、库区周围,捡垃圾、清淤泥、清洗设施,消毒作业全面铺开。
黄冈市黄梅县卫健局副局长 邓亚华:洪水退到哪里,防疫消杀跟到哪里。
据不完全统计,黄梅县灾后清理河道232公里,清理城区河面漂浮物30吨,清除淤泥等垃圾1500余吨,清洗交通护栏4000米,消杀车辆投放消毒晶片300公斤,消杀城区主次干道80万平方米。
黄冈市黄梅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黄柳红:开展灾后清理、清洗、消杀工作,真正实现全方位、全覆盖、无死角。
大扫除、大清洗、大消杀只是开端,黄梅县还打响了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月桥河水体专项治理,王桥河全线整治,打通一批断头路,硬化一批泥巴路,改造一批农贸市场……数百项任务清单,全部落实到包保单位和责任人。
黄冈市黄梅县委书记 马艳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把灾后重建、美丽乡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改善黄梅人居环境。
经过集中整治建设,“千年古县”黄梅再次绽放秀美容颜:新县河穿城而过,河里碧波荡漾,两岸杨柳依依;公园里晨练的人络绎不绝,城区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如常,渍水伤痕难觅踪影。在小池滨江新区,在澳科生态园,在五祖景区,放眼望去,到处是一幅欣欣向荣景象。
“六抢”减损
灾后农业生产自救按下快进键
洪涝灾害还造成了大面积农田受灾,畜牧业和养殖业也是损失惨重。灾情发生后,黄梅县委县政府不等、不靠、不要,科学谋划,合理调度,动员和组织各乡镇和农业经营户“抢收、抢排、抢管、抢调、抢收、抢种”,迅速按下灾后农业生产自救快进键。
今年的梅雨季造成的洪涝灾害,共造成黄梅县75.6万亩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45.03万亩,绝收面积12.57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到7.82亿元。
农事不等人,洪涝灾害发生后,全县各乡镇可用的电力泵站全面启排,全天候24小时抽排积水。
在濯港镇,强降雨导致三个村庄的3700亩农田几乎完全浸泡在水里,抢排工作也在和时间赛跑。
黄冈市黄梅县濯港镇党委副书记 邢浩:我们抓紧抢排抢种,总共安装了22台机组,10天左右把水排完。
张湖农场是黄梅县的一家国有农场,1万亩农田全部以种植水稻为主,其中7000亩采用“虾稻连作”模式。在7月7日至8日的特大暴雨中悉数被淹,抢排工作在第一时间启动,但不巧的是,凌晨3点钟,一台155千瓦抽水机组的叶轮坏了。事故发生后,黄梅县农业农村局和农场负责人连夜冒雨赶到现场,组织人员抢修。
黄冈市黄梅县张湖农场纪委书记 王震:当时这里一片汪洋,我们组织人员把这里围了个坝,把里面的水全部抽干。
这次洪涝灾害造成黄梅县12万多亩农田绝收。算好茬口账、季节账、效益账,科学补种改种,是弥补受灾损失的关键一环。水稻可改种“早翻秋”,旱地可改种生育期短的玉米、绿豆、红薯、荞麦、快生蔬菜等品种。黄梅县农业农村局第一时间将“早翻秋”种子交给农户手中,农技人员也全部下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及时抢种、补种。
黄冈市黄梅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技师 张羽:水稻田灾后生产自救,主要有三种情形:仅有少量地势低洼处秧苗死亡就采取以密补稀;第二种情形秧苗死亡较多的情况下,那么我们就移苗屯田;第三种情形就是全部死亡的情况下,就只能用早稻种子翻秋改种。
张湖农场在这次洪涝灾害中绝收面积达到2000亩,占农场全部良田面积的两成,目前补种改种工作全部完成。
黄冈市黄梅县张湖农场纪委书记 王震:今年减产是肯定的,但是经过我们抢种、补种,没有留下一块空白田。
为了激励受灾农户及时补种、改种,减少灾情损失,黄梅县全面落实“三免一补”政策:对重灾区免费提供种子,免费提供机耕作业费,免费提供化肥;兑现水稻保险补贴政策。为此,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2000万元,其中仅购买种子一项就花费450万元。
黄冈市黄梅县黄梅镇副书记 胡永智:我们及时抢排、补种、改种,你现在看到的这些秧苗有大有小,小的就是后来补种的。
“六抢”工作有序开展,减损效果初现成效:灾情发生后,黄梅县及时抢收已成熟早稻、春玉米、蔬菜、瓜果等在田作物10万余亩;对未成熟作物,趁退水时机,及时洗苗扶苗,适时适量追施速效肥或叶面喷肥,抢管面积60余万亩;县农业农村局分两次购买救灾种子106.27万斤。全县灾后调运畜禽种苗55080头(只);抢修抽水机组、电机50多台套,修复水损蔬菜大棚10亩。修复加固受损畜禽圈舍3980平方米;完成改种8.96万亩。
长江评论:提高政治站位
坚决打赢防汛救灾硬仗
防汛救灾是天大的事。黄梅县的抗洪斗争既悲壮,又感人至深。他们的防汛救灾工作反应快,行动早,科学调度,抓实抓细,抓出了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汛救灾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而且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全球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能否做好当前的防汛救灾工作,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直接关系到各地能否在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实现完美收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
黄梅将防汛救灾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上下一心,军民联手,不畏艰难,团结奋战,共抗洪魔,坚决打好打赢防汛这场硬仗。从抢险救援到灾民安置,从巡堤查险到备汛抗洪,从生产自救到灾后重建家园,无不全力以赴,誓夺全胜,实际上就是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这既是责任,也是担当,更是值得发扬光大的情怀。
来源 湖北新闻
编辑 毛紫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