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湖北留学生如何抉择?国际教育产业如何破局突围?

2020-08-20 15:03  

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多个国家和地区关闭或限制入境、学校延迟开学或改为远程教育、雅思托福类语言考试停考数月、部分国际航班缩减或暂停……一系列疫情的连锁反应正在国际教育行业内不断发酵。

湖北留学生的求学之路该何去何从?疫情对出国留学的影响还会持续多久?国际教育产业如何破局突围?

需求端:入学延期,网课性价比低,低龄留学生困扰多

22岁的彭晨宇从大二开始就准备留学,一路考托福、GRE、申请学校、网上面试......待到今年7月,他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时,共有7所美国大学向他递出“橄榄枝”,其中就有他心仪的弗罗里达大学。但由于美国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恶化、防疫“乱像频出”,面对梦想中的学府,彭晨宇进退两难,不得不调整自己的留学计划。

彭晨宇:校方表示可以推迟一年入学,保留入学资格。但当前国际疫情和国际形势具有不确定性,不知道明年9月的情况。所以,我也同步申请了香港大学的数据科学专业。首先留学费用可以省下几十万,其次香港有些课程项目的设置比美国学校更加合理、更加深入。

思文正在韩国弘益大学攻读设计专业。研一的寒假,打算回随州老家的她却一直滞留在青岛。还没等回到家乡,韩国又出现大规模聚集性感染事件,疫情形势急剧恶化,韩国政府逐步加强出入境管理措施,思文无法在新学期开始前回到学校。考虑到网课的性价比实在太低,隔着网线和屏幕也无法和教授们进行交流,聆听他们的思想和见解,思文在和家人商量后,办理了休学手续。但接下来要面临的问题是:如果迟迟不能返校上课,那接下来的“空窗期”能做什么?毕业延期,就业规划打乱,教育投资何时才能回本?

思文:我一直在兼职独立摄影师,在韩国也积累了不少工作室和模特的人脉资源,但现在因为疫情的原因,这些资源都断了。回国后,我在杭州也做过一段时间淘宝拍摄,但HR问我准备在公司待多久?我也无法给她肯定的回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学校上课。

疫情之前,思文在韩国的工作现场

疫情之后,思文接到一些短期拍摄工作

好在从8月10号起,韩国解除对中国湖北采取的限制入境及签证措施。看到这条消息,思文终于放下焦虑的心,决定利用下半年的时间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并抽空准备摄影作业,为明年3月复学做好准备。

和成年留学生相比,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低龄留学生家庭更加无所适从。到底是冒着感染风险辗转回国,还是让孩子留在当地,独自面对学习、生活上的诸多挑战,这成了湖北宜都郑女士的一块心病。她的女儿今年14岁,在加拿大多伦多念初中。虽然加拿大的整体疫情在可控范围内,但周边国家疫情日趋严重。一家人考虑许久,还是决定放弃好不容易申请到的高中学校,让女儿回到国内。然而让郑女士没想到的是,接下来还有一连串新的难题。

郑女士:马上就是开学季了,孩子不能一直在家里。但宜都没有衔接国际课程的学校,只能去普通中学就读,也不知道孩子能不能跟上国内学校的课程进度;另外,如果全球疫情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加拿大学校一直不能恢复,孩子学籍应该怎么来处理?

疫情之前,郑女士的女儿在加拿大学校里参加排球比赛

供给端:留学热降温,行业跨入“冰河期”

疫情防控、签证、航班、政策稳定性、两国关系等诸多因素,让大量原本有留学计划的学生处于观望甚至放弃的状态,导致留学中介面临流失部分客户,语言考试培训需求在短期内迅速下降。

从事了17年国际教育行业的武汉A+国际教育机构负责人梅可表示,今年以来,公司的留学业务出现了50%以上的缩减。以往最受中国留学生关注的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热门国家,今年的申请率都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

武汉A+国际教育机构负责人 梅可

梅可:因为这几个国家疫情形势还没有稳定,甚至大部分国家还没有开放国门。特别是关于美国留学的资讯,在以往几乎占据咨询总量的一半,现在几乎为零。加上类似弗洛伊德事件的火上浇油,很多人就直接放弃了去美国留学的意向。

疫情之前,武汉A+国际教育机构老师在做国际留学政策和形势的讲座

疫情之后的课堂

梅可坦言,随着国际疫情对留学产业的冲击进一步加深、加剧,很多留学机构都已经默默退出了市场,用股市的术语来形容就是熊市。武汉A+国际教育机构在去年才刚刚成立,但一连5个月只有少量订单,这让机构入不敷出。尽管减租政策在一定程度让机构“喘了口气”,但真正挺下去还是很难,他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节流”。

梅可:我们原来的办公区域有200个平方,现在考虑更换更小面积的办公场所,缩减租金开支;同时让员工采取一些灵活的作息方式,比如增加休息天数,允许他们在空余时间兼职。

疫情期间,每间教室门上都贴着“请间隔落座”

和留学服务机构相比,语言培训机构受到疫情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在武汉某留学机构集中的写字楼中,多家语培机构已经人去楼空,剩下的几家也都门庭冷清、无人问津。武汉以安国际教育平台负责人马式喻表示,今年这栋楼的空置率都50%以上,而他们的机构在7月10号才经教育部门审核同意后重新开门,武汉三个校区如今只剩两个。去年刚刚租下一整层楼的汉口校区,今年也已经退租了一半的场地。

马式喻:以往暑假是业务旺季,很多外地学生都会过来做语言强化培训,例如宜昌、襄樊、黄石、黄冈,甚至湖北省周边的九江、南昌、河南等,今年只有两个学生。本地学生中也只有不到三成的学生选择继续上课,近两成的学生要求退费,五成的学生还在观望。

暑假前来上课的学生

暑假前来上课的学生

过去几年,国际教育产业一直保持上扬态势,马式喻的语言培训机构抓住了市场红利,营业额翻了几倍,去年已经达到1000万元。而今年整体业务量下降了80%,50人的核心团队缩减超过60%,一下子从谷峰跌到了谷底,从发展期回到初创期。

武汉以安国际教育平台去年刚刚扩大的办公面积,现在为了缩减租金开支,不得不放弃

国际教育产业如何化危为机?格局颠覆,涅槃重生

市场急剧萎缩,让整个国际教育产业链也遭遇史无前例的危局,几乎有一半的企业退出市场,生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哪怕是行业头部企业的环球教育,从管理层到基础员工每天工作12到16小时, 2月份的招新量也同比减少了十几个点。不过也有其他企业把目光投向新的市场,寻找新的增量。

马式喻:国际合作办学是个突破口,而且可以把学生年龄段再往下探一点。因为从初中升高中的学生要读国际学校,可能需要考 PPT等相关考试,而且中国孩子的口语能力和其他方面都相对较弱,这些都可以成为市场的新增量。

梅可:我们打算把战线从国际端拉到国内端,学生可以在国内先完成一部分高中课程,2到3年以后再出国留学。因为国内高中的升学率不足50%,而这对于国际教育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而且从长远来看,国际学校就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代表着未来的教育趋势。国内基础教育配合国外高中体系,优良教师资源配合相对较低的国内生活成本,相信把这些优势结合在一起,就会成为未来行业的发展亮点。

近日,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机构QS 就当下的形势对全球3万多名留学生开展调研,分析疫情对于留学生心态和选择的影响,并发布了关于留学生的白皮书——《疫情如何影响全球留学生》。调查发现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有57%左右留学生的出国计划发生改变。其中,中国地区影响最大,有66%的受访者表示会重新制定留学计划。但是仅有4%的中国学生认为自己会彻底放弃留学的想法,这一比例要低于印度、欧盟和北美三个国家/地区的数据。

短期来看,疫情是一次大考,但也是行业重新的洗牌的契机。毕竟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才是金子。

马式喻:从武汉市场退出的,都是抗打击能力不强,口碑还没有做起来的企业。现在我们顶住了,大家又重新回到了赛道,重新在一个起跑点上,希望到明年,形势会与来越好。

梅可:我们之所以坚持是因为我们对国际教育行业始终抱有信心。因为无论是疫情形势、国家之间的摩擦、还是社会动荡,都只是暂时性的,但教育国际化、教育多样化、家长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等趋势不会变。

大趋势不变,机遇挑战并存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教授表示,尽管目前留学处于低潮期,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不会。而且经过了低潮期以后,将会迎来大的反弹。整个国际教育产业链不妨抓紧这段调整期,加快修炼内功。因为经过了十几年的野蛮增长,目前行业内还是人力密集型企业为主,运营成本不断攀升,利润率并不高,往精细化运营势在必行。这对不少机构都是挑战:

别敦荣:对于留学机构来说,不妨趁此机会强化自己的国际交往能力,建立国际教育或者国际交流合作的机制。无论什么时期,有留学倾向的家庭往往都会优先选择权威稳定的留学机构,特别是有能力提供优质项目、全流程服务的留学机构。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教授

全球化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王辉耀认为,欧美发达国家长期把国际学校作为国家外交的政策,同时也是为了发展经济和吸引人才,培养全球人才来为他们国家发展所服务。国际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全球性趋势,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经验,加强全球化教育研究,开办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学校,进一步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

至于马上面临秋季开学的留学生,别敦荣教授表示,人生道路还有多种选择,不用太过焦虑担心。

别敦荣:留学可以放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不用集中在某一个时期,根据现实的情况做现实的选择和判断。特别对于一些小留学生来说,前期需要打好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功底,因为出国以后,便很难再有机会去接触中国文化的学习环境,而中国文化是留学生的根脉,也是自信自立的根源。

剑桥美国高中联盟创始人克里斯汀·林也认为,当下社会环境多变,尽管有很多因素我们无法掌控,但我们能掌控自己。在特殊的环境之下,留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软实力,比如,情商、社交技能、压力管理、目标管理、文化意识等,了解自我意识,保持对世界的好奇。

国际教育的发展和变革是长期积累的过程,疫情起到的只是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看似相对趋冷的赛道,只有找到暂时还没饱和的细分领域,才更有可能发现机遇。随机应变,总好过坐以待毙。

来源:湖北之声 

编辑:毛紫叶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008/202008/cc34e4d2ae8759a22f7bf767cfc982ba.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