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年份,注定会在时间的坐标上镌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2020年,于黄冈来说,显得极其不平凡。在疫情防控黄冈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百余日,疫后重振、决战脱贫攻坚等工作紧锣密鼓推进之时,一场历史罕见的雨情汛情再次袭来,战疫后又遭遇战汛。
如何统筹兼顾,弹好钢琴,协调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成为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的焦点难点。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在今夏战汛中,我市坚持防汛与防疫两手抓,坚持长江防大汛与共抓大保护同步推进,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交出了一份统筹兼顾谋多赢的靓丽答卷。
今年汛期,全市未发生传染病疫情,大汛无大疫,防汛、防疫取得双胜利;全市共谋划交通补短板工程项目39个,总投资435.87亿元,37个水利补短板项目共计54.1亿元,进入省水利厅项目库初稿,占全省的 22%。
筑牢防汛防疫“双防线”
大灾之后无大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避免疫情出现反弹。
防汛救灾一刻不能耽误,疫情防控一丝不能马虎。今夏战汛,市委市政府雷霆出击,筑牢防汛防疫“双防线”,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在防疫中统筹防汛,在防汛中不忘防疫,同部署、同推进。
今年2月,国家水文气象部门预测,202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可能发生流域性大洪水。
彼时,正是黄冈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市委、市政府统筹兼顾、未雨绸缪,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科学运用黄冈防汛“三大定律”,坚持“预案预案还是预案,准备准备还是准备”,进行全域动员,全面部署:
2月26日,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防汛抗旱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不等待不观望,全面启动备汛备旱工作。
3月上旬,万福泵站等45处水利工程、重点防洪项目在全市复工复产项目中率先启动,确保汛前整装待“汛”。同时,全市编修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方案 4627件,对水库、长江干支堤、历史重点险段明确安全度汛措施。
3月底,组织专班对各地备汛备旱情况、涉水工程施工安全隐患等进行拉网式督查排查。全市共排查问题隐患671处,全部按照要求督促整改到位,坚决防止“带病入汛”。
4月17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全市防汛抗旱工作,强调树立底线思维,“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6月21日,万福泵站首台1120千瓦机组试运行成功。在9轮强降雨中,该泵站为黄冈产业园30.2平方公里城市防洪排涝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内涝时间缩短、受淹面积缩小。
——防汛救灾工作做到哪里,灾后防疫工作就跟到哪里。
雨量之大、汛情之猛、洪涝之重,历史少见。
二级响应、一级准备。各方力量,闻“汛”而动,90 万人次冲锋在一线防汛抢险,全市累计转移群众 18.56 万人,其中集中安置 10464人。
防汛,需要备足队伍,人员聚集不可避免;防疫,需要保持社交距离。如何筑牢“双重大堤”?
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令成立洪涝灾害卫生应急指挥部。一批刚从防疫火线下来的医护精兵,又奔赴防汛前线,指导防疫,开展灾区巡诊和医疗救治,确保汛期安置点、防汛救灾人员等要重点防控落到实处。
在江河湖库堤坝各哨棚,贴在墙上的疫情防控提示格外醒目,“值班值守时,保持1米距离……”哨棚里口罩、消毒液、酒精等防疫物资用品一应俱全。
在汪家墩社区哨棚值守的黄林兵介绍,按照防疫要求,防汛人员分批次轮流上岗,尽量分散活动,防疫人员每天对哨棚两次消杀,还沿途为防汛人员测体温,发放防疫、清热药品,现场问诊,遇上有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院治疗。
在灾民安置点选择上,各指挥部尽可能选择学校等卫生条件较好的场所,建立社区(村)干部、救灾队伍、巡回医疗队、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信息闭环管理,每个灾民安置点,都按标准配备医护人员和救护车,24小时值守,消杀房间,每天为灾民测体温,严格疫情筛查,确保万无一失。
有句谚语“大灾之后有大疫”。市疾控中心主任戴纯清介绍,今年梅雨季长,蚊蝇数量多于常年,外环境消杀、居民家中消毒都很关键。为此,我市将汛期消毒技术指南下发到各地,结合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消杀强度,加大消杀频次,做到“水退到哪里,消杀就跟到哪里。”
今年汛期,全市消杀面积达1342.7万平方米,消耗消杀药品29416.35 公斤,灾民集中安置点设置医疗救护站149个,派出巡回医疗队2368支,卫生防疫队2466支,确保大汛无大疫。
统筹防大汛与生态大保护
一江清水向东流
9月6日,我市终止防汛应急响应。黄州区江堤上哨棚全部撤回。
洪水退去后的长江大堤,堤内堤外干净整洁。一江清水,安澜东去。
“今年汛情重,超警戒和设防时间长,数万人在长江大堤哨棚值守60多天,没看到一片垃圾,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许多经历过数十年防汛的干部群众感叹道。
变化,源自市委书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刘雪荣两次调研督导,带来的治水理念思维的提升。
一次是5月20日,刘雪荣深入武穴、黄梅、龙感湖“三湖地区”,实地调研武山湖、太白湖、龙感湖的防汛备汛工作,沿途发现部分环湖周边环境存在脏乱等问题,要求统筹推进防汛抗旱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努力实现水安、水美、水治目标。
一次是7月4日,当天我市遭受暴雨袭击,刘雪荣沿着黄州江堤查看水情、走访哨棚时,发现堤内外垃圾清理不到位,强调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兼顾防大汛和长江大保护,把周边垃圾杂物清理到位。
此后,统筹推进防汛和生态环保,在全市防汛救灾部署安排中的笔墨一次次加重。
7月4日晚,市防指办公室向各地下发关于规范长江防汛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到六个到位,其中对“垃圾处理到位”提出明确要求:每个哨棚必须配备垃圾桶,生活垃圾随时清理转运,防守堤段的堤顶、堤脚、背水坡、迎水坡垃圾杂物随清随运,确保防守堤段清洁。
治水理念思维提升,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具体行动。
黄冈背靠大别山,面朝长江水。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让黄冈被誉为“中国中部生态之肺”。特别是黄冈长江干支堤263公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任在肩。
按照市防办要求,全市各地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防汛救灾全过程。
市“三湖”地区分指挥部把环境卫生治理与防汛救灾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导,落实垃圾收集和清运机制,完成西隔堤堤身坝脚清杂除障和水面垃圾打捞清理工作,累计清理打捞水葫芦等水草210吨、垃圾20吨。
在各地抢险救灾现场,均及时“打扫战场”,清理回收灾情险情点剩余物质,清除各类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规范做好生活垃圾和粪便污水消杀处理。
在长江干支堤,各防守单位每天都组织人员清理长江沿岸的淤泥、树枝落叶、垃圾杂物等,每天都安排垃圾清运车,随时清走。
“汛期我们清理的垃圾杂物有4、5吨。我参加30多年防汛,这还是头一次。汛期系统对江堤垃圾杂物进行清理,不仅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还便于查险,提升防汛处险能力。”长江蕲春段值守人员骆爹爹说。
“洪水过后,满目疮痍、一片狼藉,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要借灾后重建契机,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让千年古县更美更靓。”8月1日,黄梅县启动灾后环境整治攻坚战。
在一份黄梅县人居环境整治责任书上,记者看到,任务清单达数百项,总投资60多亿元,包括治理月桥河王桥河、打通断头路、硬化泥巴路、改造农贸市场等,每项任务均有包保单位和责任人。
市区城市排涝指挥部,今年汛期组织380人对城区各积水点、易渍点垃圾、淤泥进行全面清理、清 整,清洗专班对城区主次干道、易涝点进行全面洗。垃圾处理场组织20人,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每天填埋垃圾420吨。
6月24日,黄冈遗爱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包括雨污分流改造、管线调蓄和智能分流、生态清淤、生态修复、智能化控制等,通过5年治理,遗爱湖水质将由现在的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标准。
8月17日“,三湖”地区水资源综合治理工作动员会召开,总投资68余亿元的“三湖”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系列项目正式启动。
武山湖、太白湖、龙感湖,是长江沿岸的重要湖泊和长江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抓好“三湖”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关系到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关系到防汛保安。会议要求,要通过系统治理,把“三湖”地区建设成为长江沿线水环境治理的示范区,打造成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样板。
据了解“,三湖”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包括加强水污染防治、入湖支流水质治理、滨湖岸线生态修复、水环境监测和执法监管、水灾害防治等,力争通过5年对全水系整体联动、系统治理,整体推进“三区三湖联防联治”综合管理工作,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城之治”转变,实现龙感湖黄冈市境内入湖支流水质达到三类目标。
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
一批补短板项目落地生根
每一次与洪水的相遇,都会让我们对自然的认识更清晰深刻,对规律的把握更准确有力。
超历史极值的暴雨,接近1998年的长江水位。汹涌的洪水如咆哮猛兽,左突右冲,扑向我们的家园。全市受灾人口382万余人,经济损失100.34亿元。全市公路水毁 6811处3145条,水利设施直接损失11余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413.39万亩。
洪水来时,快速出动,高效救援;抢险排险,急抢急通。江河湖库及时处险,水毁设施及时抢通,电力通信及时畅通,努力将各类损失降到最低。洪水退后,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成为当务之急。
市委副书记、市长邱丽新强调,要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积极谋划推进一批补短板、打基础、利长远的灾后重建项目。
抢抓机遇,不等不靠,全市各地各部门闻风而动,在每一处险情、每一处水毁工程抢险应急时,便启动了补短板项目谋划。
——在水利补短板项目上,市水利和湖泊局探索出了一套流水线式谋划项目的办法:
第一步,收集险情信息。入汛后,局水旱灾害防御科实行24小时值班制,第一时间收集汛期险情信息,逐步汇总;
第二步,分类列清单。对收集到的险情信息,按照长江干支堤、水库、湖堤等10个方面,对市直及11个县市区进行分类,筛选出重点项目,计算出拟投资数,制作项目清单。
第三步,干中求助入库。局规划计划科根据前期的摸排分类信息,确定包装规划项目,带着项目书进省跑厅,久久为功、不胜不休。
市水利和湖泊局局长黄金安介绍,针对今年汛期灾情暴露出来的水利设施短板,按照“系统治理、综合治理”要求,围绕重点中小河流、重点控制性闸站改造、防洪骨干工程提升、重要湖泊防洪达标等方面谋划了110个项目,总投资83亿元。浠水白洋河水库除险加固、举水流域系统治理工程等37个项目共计54.1亿元,进入省水利厅项目库初稿,占全省的22%。
——在交通工程水毁项目上,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恢复与改善相结合、补短与提升相结合,快速推进一批灾后重建项目:
7月6日,受强降雨洪水冲刷,位于省道香管线的香木河桥 1号桥墩下沉,S235交通香木河段中断,给周边10万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为解决群众出行难题,市交通运输局和罗田县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
应急,就是组建应急抢险项目部,对该桥进行抢险保通施工,拆除危桥并原位搭设钢栈桥。经过一个月努力,8月18日,中断44天的S235香木河段恢复通行。
谋远,就是同步启动香木河桥重建工程的前期工作,拟在现有桥梁下游约138m处重建新桥,力争在2021年底建成通车。新桥建成后,应急钢桥将拆除回收。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周银芝介绍,全市已累计投入灾后恢复重建资金3.3亿元,完成一般水毁恢复工程6112处,占任务的95%,同时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制订了灾后重建工作方案,建立了灾毁恢复、灾后重建和达标提升3大项目库,计划完成总投资140亿元。
“出险的地方就是项目所在,短板弱项就是项目所在。既要应急,更需谋远。”全市各地争先恐后,抢抓疫后重振和灾后重建机遇,推进一批工程项目早立项、早动工、早见效。
8月26日,市白莲河示范区举行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项目总投资近40亿元,涉及城乡供水、污染防治、道路交通、环境改善、农业开发等领域。
——水退一寸,人进一寸,不误农时,大力开展生产自救。
7月9日,暴雨初歇,罗田县第一时间召开防汛救灾战地现场会,吹响了抗灾自救冲锋号。英山县实行包保责任制,9600余名县、乡、村干部深入到重点部位、事故地段靠前指挥,指导12.8万名群众投入抗灾自救主战场。
浠水陈庙河片区,把生产自救指挥部设在田间地头,10天,抢种3.04万亩!
团风县抓好“抢排、抢收、抢种、抢管”,完成1.23万亩退水绝收田块改种,稳定了全县粮食生产面积,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在重灾区黄梅县,干群携手,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5天,70余家工业企业恢复生产;7天,抢通路桥129处;10天,抢种10万亩稻田;15天,启动实施151个补短板项目。
来源:黄冈新媒体矩阵
编辑:谢梓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