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东坡

2020-11-13 13:26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938年前的一天,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两年多的北宋大文豪苏轼,来到黄州城外文人游赏之地,伫立在长江岸边的赤壁矶头。眼前的美景和赤壁大战的古战场,勾起诗人无限感慨,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横空出世、震烁古今。

"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这位从四川眉山走出的大文豪,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之中,也把词的范围从狭小的儿女天地扩大到广漠的大千世界,为后世留下千古绝唱。

"滾滾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条与峨眉有着渊源的大江,注定与苏轼结缘。长江边上的齐安古郡黄州,成为苏轼人生重要的驿站,成为他释放满腔豪气与才情的浴火重生之地。

初到黄州

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一月一日,苏轼由御史台差人押解,离开繁华的汴京都城,一路跋山涉水历经艰辛,来到黄州地界麻城青风岭。岭上红梅凌寒绽放,苏轼感到一丝欣慰与希望,便作诗感叹:"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从此,民风纯朴的黄州,接纳了苏轼。

元丰三年二月一日,大雪纷飞,寒意逼人。苏轼在长子苏迈陪同下到黄州府衙报到。黄州太守陈君式不避嫌疑,安排苏轼父子住城南定惠院,苏轼与友书云:"寓一僧舍,随僧蔬食,甚自幸。"

苏轼抵黄州,写《到黄州谢表》,谢"仁圣矜怜,特从轻典"之恩,并"杜门思愆,深悟积年之非",并写下到黄州的第一首诗作《初到黄州》自嘲自慰:"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堂。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宋代黄州除了定惠院,另有几座寺庙,其中安国寺为江淮最著名的宝刹。他第一次游览安国寺,就与长老继连结下不解之缘,继连的言行举止,以及深厚的佛学道行,深深地感染了他。从安国寺回来,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作《安国寺寻春》:"卧闻百舌唤春风,起寻花柳村村同。城南古寺修林舍,小房曲槛欹深红……"

自从与继连幸会之后,苏轼受佛家思想的影响,心情发生巨大改变。他在《黄州安国寺记》中反观自己过去言行皆不中道,于是喟然长叹:"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苏轼很快成为安国寺的常客,每隔一二日就前往安国寺焚香默坐,深有省察,物我两忘,身心皆空。此后,苏轼靠"悟"安心,靠"悟"安神,靠"悟"建树,建立"平生功业"。

苏轼到黄州不久,听说鄂州、黄州两地有溺婴的陋俗,寝食难安。鉴于自己戴罪之身,不得签书公事,于是写信向一江之隔的鄂州太守朱寿昌求助,请求遏制这种野蛮行径,并组建民间救助会,推举继连掌管善款账目。苏轼自己薪俸已绝,穷困至极,仍拿出十千钱来认捐,一年能救活上百个婴儿。

 躬耕黄州

苏轼来黄州两个月,友人纷沓而至,饮酒品茶吟诗,纵情山水,心境渐渐明朗。苏辙送兄长家眷来黄州,一家老小人口众多,不宜再住定惠院。在太守徐君猷的关照下,苏轼一家迁居临皋亭。

临皋亭南临长江,属水军驿站。徐君猷出面以公款修缮,苏轼一家才得以安顿。苏轼因俸薪断绝,全家生计日益艰辛。黄州城东有几十亩坡地,乃营房废址,杂草丛生。徐君猷将这片荒地拨给苏轼,帮助他解决生计问题。

元丰四年,苏轼一家在东坡垦荒,除众友人外,周围的老百姓皆前来支援。这一年雨水充沛,农作物收成很好,苏家的生活问题得到缓解。苏轼喜不自胜,自号东坡居士,作《东坡八首》和《东坡》诗作:"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因此得"苏东坡"之名。 躬耕东坡,使得苏轼本人发生了从官僚阶级到黎庶的转变。苏东坡在黄州调整心态,自适自安,除释道思想的冲洗,更有与老百姓交知心朋友,熟悉民众生活及习俗。他常同樵夫上山,同渔夫捕鱼,同牧童放牛,把别人的苟且活得潇洒。他在黄州自创了一系列东坡美食,其中"东坡肉""东坡饼"最具特色,名气最大,传承至今。

苏东坡居临皋亭,惯看江上秋月春风。放眼神游,想到长江上所上演的历史活剧、历史人物的结局,以及自己的境遇,写作灵感被激发,《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千古名篇便喷薄而出。

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在他的世界观的各个方面既矛盾又统一。他终身从政,多次遭贬,历任地方官吏,对人民生计颇为关怀,著有政绩,但对为官清静、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又心向往之。他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但作品往往流露达观放任、忘情得失的消极思想。他在政治上虽屡屡受挫,但在文艺创作上始终孜孜不倦,因而走上艺术巅峰。

遗爱黄州

苏东坡在黄州期间,四川的亲友纷纷前来看望他。其中有一位同乡好友叫巢元修,他来黄州看望苏东坡那年,黄州流行一种传染病,老百姓四处寻医求药不见疗效。有个金判官趁火打劫,开药铺高息赊药盘剥百姓。苏东坡得知巢元修手里有秘方,竭力说服好友献出来,自己筹措到一些钱买中药,熬药汤免费发放给患者,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苏东坡在黄州生活了四年又四个月(宋神宗元丰三年至元丰七年,含两个闰月,公元1080年1月至1084年3月),黄州为苏东坡找到了心灵之家,以及激发他创作灵感的文学元素,奠定了他一举登顶的思想基础。

苏轼一生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遗留二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诗词和许多优美的散文,仅在黄州生活的四年多时间,共作诗220首,词66首,赋3篇,文169篇,书信288封,共计746篇。

元丰七年,苏东坡将去黄移汝,恋恋难舍而作《满庭芳·归去来兮》:"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这首词是苏东坡在酒席间有感而发,一挥而就,他与黄州百姓的浓浓情谊、依依情怀跃然纸上:楚语吴歌铿然在耳,鸡豚社洒宛然在目,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恳请父老时时为晒渔蓑,那声声叮咛仿佛他只是出一趟远门还会回来的,足以说明他早已把黄州当作第二故乡。

苏东坡到黄州,原是戴罪之身,但颇得长官的眷顾,居民的亲近,加之他性情达观,思想通脱,寒食开海棠之宴,秋江泛赤壁之舟,风流高雅地徜徉山水之间,在流放之地寻到了无穷的乐趣。一旦言别,几多感慨,几多难舍!

成全黄州

往事越千年,苏东坡惜别黄州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苏东坡在黄州写下的"一词二赋"和"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帖》被传诵了千年,他在黄州的轶闻故事也口耳相传了千年。

当年,黄州成全了苏东坡,苏东坡最好的文、最好的诗、最好的词、最好的赋、最好的字、最好的美食,都诞生于黄州,黄州是苏东坡人生最华丽的转折点。

如今,苏东坡更成全了黄州。苏东坡在黄州曾送别两任太守,并为徐太守写下《遗爱亭记》:"何武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苏东坡被贬黄州,革除鄂黄溺婴陋习,救助弃婴,为黄州百姓驱瘟疫、减赋税。黄州为了纪念苏东坡,将黄州赤壁更名为"东坡赤壁",命名城内湖泊为遗爱湖,并采遗爱湖形、景、物之灵气,撷苏东坡诗、词、赋之佳句,建成集生态、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东坡文化主题公园——遗爱湖公园。园中"清风广场"耸立着苏东坡的雕像,"临皋春晓""遗爱清风"等12个景点都与苏东坡的诗词有着渊源,大大小小的石碑上都雕刻着苏东坡的佳作名句,有着浓浓的东坡文化气息。

今天,黄州实现从"文以城兴"到"城以文兴"的历史性嬗变,让市民闹市之中乐自然。无论是驻足在东坡赤壁的赤壁矶下,还是安国禅寺的茂林修竹间,或遗爱湖公园的各个景点,我们都能寻见苏东坡的身影。沿着苏东坡的足迹,吟诵苏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然旷达,感受大洲竹影的清幽静雅,就如同徜徉在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生活在黄州,我们其实一直是生活在东坡文化的给养里,生活在对苏东坡无限的怀念、仰望之中。

来源:中国文化观察网

文:李青松、卢丽君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冈市文化和旅游局

编辑:谢梓淇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210/202011/022c0708024412d4d8b0bc53b18143a3.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