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就BBC播出涉疫情假新闻作出回应。
他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
“BBC世界新闻频道1月26日播出的涉新冠疫情新闻视频中将疫情与政治挂钩,移花接木,将一段反恐演习视频作为中国防疫部门‘暴力执法、侵犯人权’事实新闻播出,这难道是准确报道吗?”
汪文斌指的是这段视频:
△这段一个人脑袋被一网兜兜住并栽倒的视频,我们找到了完整版。它的前因后果是这样的:特警要求司机下车配合检查无果,司机一脚油门企图“冲卡”,被拦下后,又脱了口罩骂警察,于是被“制服”。
△这是一场疫情期间的反恐“演练”,画面明显有“反恐演练”四个字,BBC编辑的事实核查能力也太差。
BBC在报道自己国家警察执法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BBC2020年11月28日的报道配图显示,几名英国警察合力制服参加“反封城”游行的示威者。
这篇报道倒是相当中立,既采访了捍卫游行者权利的人权组织,又给支持警察的英国内政部长说话的篇幅,同时还用了些笔墨站在警察立场上去描写现场。当然没有指责警察,更没有移花接木。不知道涉华报道什么时候能配得上如此专业的对待?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的第二问是:
“世卫组织专家正在就病毒的溯源问题与中方合作开展调研,同时疫情更早多点暴发的新闻多次见诸各国媒体报端,BBC在报道中仍坚称武汉是疫情发源地,这是公正报道吗?”
BBC带有偏见性的报道不令人感到意外,而更加过分的是,我们发现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的一句话直接被恶意解读了……
它被解读成了这样……
但是明明BBC自己在2020年6月也报道了同样的事情,怎么你报道就可以,我方发言人就不能提呢?一提就变成了中国试图祸水外引?
其实这篇被点名批评时长为3分33秒的不长的新闻里,有太多细节值得被翻白眼。我们也想提三个问题:
问题一:BBC记者,您是不是太懒了?
看下这个镜头:
以我们作为同行的经验,一个保安走过来已经离你目测五米远了,摆明了是要来阻拦你拍摄的,作为摄像条件反射一般是放下机器,或者至少会犹豫一下,镜头晃一下。毕竟正常渠道是先沟通,问问能不能拍。
但这个镜头是怎么给的呢?
记者恰好“晃悠”到了镜头前,镜头从记者身上稳稳摇起,稳稳落到逼近的保安身上,完美地表现了被拦的场面。至于为什么拦,后续怎么样了,一点前因后果都没有交代。
这种“创作手法”在BBC的涉华报道里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问题二:BBC记者,您是不是戏瘾略重?
在谈到去年1月底的武汉时,BBC记者用了偷拍镜头来“揭秘”发生在武汉的死亡。在他们看来死亡不能光明正大披露,都是借由偷拍视角“泄露了天机”。
可是拜托,一月底的武汉有那么神秘吗?一月底连火神山医院都开始建了好吗……
看看CGTN《武汉战"疫"记》里的纪实镜头,记者光明正大进在医院里拍摄,每天新增病例、死亡病例官方都在如实公布。
我们的纪录片也没有回避和掩盖死亡,各种官方数据在中国媒体的报道中每天都有,并不是只存在于BBC记者的偷拍镜头里。
所以用偷拍镜头来表现死亡是有什么必要?
明明到处都有大量资料可以轻易获得,为什么BBC记者偏偏要选择那些神秘耸动,好像非偷拍就不可能拍到的场面呢?
法国作家、时政评论家马克西姆·维瓦斯是这么评价的:
“记者的工作首先是要报道你所看到的,之后可以呈现自己的观点,但也不能与事实和所见相悖。而西方媒体的疫情报道和涉疆报道并不是这样的,报道是观点先行,事实则完全靠不住。所以我认为,西方媒体记者需要重新学习职业操守。而西方也一直想要管控事实,因为他们清楚如果让人们了解委内瑞拉、古巴或者中国的真实发展情况,对他们自身不利。不得不说,西方把这个舆论宣传的武器真是玩得炉火纯青。”
问题三:为什么你们在歌颂,我们就不可以?
在BBC的报道里,武汉的一场歌颂医护人员抗疫的展览被描述成歌功颂德。
今年1月1日,在BBC每年都要直播的英国传统跨年项目——伦敦新年烟火中,英国人花了相当长的篇幅去歌颂医护人员。为什么你们可以歌颂,我们不可以呢?
△2021年1月1日凌晨,BBC直播的跨年烟火中歌颂英国医护并宣传“我们要团结”
拿出疫情曲线来看就非常尴尬了,跨年烟火发生的时候,英国每百万人口的确诊病例数正在经历近乎垂直式的爬坡上升。
△跨年时英国的每百万人口每日新增疫情曲线
BBC这一年多来的涉华疫情报道让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怎么看呢?
老先生憋了一年多了,在这个话题上有很多话想说。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认为BBC对中国疫情的报道,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偏见。马丁·雅克说:“从(2020年)1月开始,BBC对中国的疫情报道都带有极强的攻击性,说中国‘对疫情暴发有所隐瞒’、‘病毒其实早就存在’等等。在整个(2020年)1月份,有关中国疫情的一举一动都成为了BBC关注的‘大事件’。”
马丁·雅克也发现,批华的狂欢在几个月后慢慢降温。因为当西方疫情开始蔓延,被中国的抗疫成绩反衬出自己国家的尴尬处境之后,BBC的报道热情就下来了。这种“报忧不报喜”的涉华报道方针,吃亏最大的其实是BBC的观众,因为他们几乎毫无选择。BBC的观众应该得到更好的媒体服务,他们应该被告知中国正在发生的一切,无论好事还是坏事。
马丁·雅克说,事情也并非一直这样糟糕,“其实从世纪之交到2010年左右,西方对中国是好奇的,并产生了某种向对方学习的积极性”,就像中国也渴望了解西方一样。
这一美好的双箭头是从什么时候消退的呢?
在马丁·雅克看来,2015年特朗普上台之后,西方对中国全面妖魔化。“这是典型的西方式的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此期间BBC对中国的大部分报道,尤其是关于疫情的报道,“在西方人眼里很像是一种新冷战的做法。”他还说“不光是BBC,英国及西方的很多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大体上都是带有偏见的。”
当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正变得越来越重要的时候,正是世界最需要了解中国的时候,BBC的观众们却被剥夺了这个权利。
马丁·雅克说,“西方必须学会接受中国的成功”,抹黑中国无法永远持续。“我想他们必将在某个时刻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不可能永远藐视并挑战现实。他们不可能永远活在其中,活在过去。”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何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