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真实的故事,55年来感动了几代人!

2021-02-08 14:53  

过去有多穷?

我们是怎么从一穷二白里中拼出来的?

过去有多难?

我们的前辈是怎样牺牲奉献的?

……

这个真实的故事

给出了摄人心魄的答案

它的流传

感动、激励了几代人

焦裕禄同志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时,在厂门前的留影。新华社稿

55年前的2月7日

立春不久

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一篇

由记者穆青、冯健、周原

采写的长篇通讯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这是焦裕禄当年满怀豪情地在泡桐树前留影。新华社发(1990年5月10日发)

这篇通讯犹如一股暖流

流进了听众和读者的心田

融化了早春的冰寒

它让播音员播报时几度哽咽

让亿万听众感动落泪

从此

这篇报道被写进几代人的教科书

焦裕禄这个名字

贮留在了几代中国人的心中

焦裕禄

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

三十六万百姓的领路人

 焦裕禄同志生前在田间劳动的情形。新华社稿

风沙滚滚

他带头下去查风口、探流沙

暴雨倾盆

他身先士卒抗涝灾、看水势

焦裕禄不顾自己患着严重肝病,和调查队的同志们一起投入全县范围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新华社发(当年的漫画,徐天敏作)

风雪交加

他走进9个村子,探访几十户老贫农

问寒问饥

他握住老人的手说:“我是你的儿子”

他在寒风呼啸的盐碱地前

凝视良久

在隆冬大雪的车站

看着逃荒的百姓泪流

……

在一个风雪之夜,焦裕禄带领县委委员来到兰考车站,面对被灾荒逼得背井离乡的同胞,意识到必须要领导群众,战胜灾害,改变兰考面貌。 新华社发(当年的漫画,黎冰鸿作)

可他唯独不想自己——

为了压住肝病带来的疼痛

他用硬东西把座椅靠背上

“顶出了窟窿”

焦裕禄患慢性肝病以后,仍然忘我地坚持工作。他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在他的卧室里、藤椅边、床上,放着墨盒盖、玻璃杯等一类小东西,每当肝痛得厉害的时候,他就拿这些硬东西顶着疼的地方,顽强地坚持工作和学习。新华社发

为了治好顽劣的沙丘

他说要把自己埋进一撮黄土

他念了想了一辈子

要把漫天尘土变为青山绿洲

……

2020年9月23日在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拍摄的泡桐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这就是焦裕禄

这就是百姓爱的好官

他懂得人民的疾苦

又为了人民而受苦

1966年,兰考县已经有一半盐碱地经深翻、改良土壤后,变成了良田。堌阳公社黄口大队13队在盐碱地上取得亩产百斤皮棉的好收成。这是社员们正在晒棉,准备把棉花卖给国家。刘俊生摄(新华社稿)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焦裕禄生前没有写完的文章

已经有了新篇

2017年

兰考摘掉贫困帽

九曲黄河的最后一道弯

绝对贫穷已成过去时

1116平方公里的兰考大地

泡桐已成荫,英雄应笑慰

“一看到焦裕禄那些遗物

补的袜子呀

坐过的藤椅等遗物

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上世纪90年代,穆青(中)与冯健、周原在当年写稿的开封宾馆前合影。

时隔多年

写下这篇经典报道的新华社记者穆青

难忘一次次采访中的落泪

反复推敲、七易其稿

呕心沥血、夜不能寐

这位后来成为

新华社社长的名记者

将一位共产党员

对人民的深情灌注笔端

把“百姓谁不爱好官”的感念

传播四方

2017年8月9日,游客从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门口的“焦桐”下走过。这棵泡桐是焦裕禄当年亲手种下,被人们称为“焦桐”。

今年

恰逢穆青同志百年诞辰

我们在怀念焦裕禄的同时

也致敬这位新闻人的前辈

让我们读到如此感人的事迹

正是因为他们的追寻

才有了不朽的经典

正是因为他们的脚下沾满泥土

世间才留驻这永恒的真情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

……”

1990年,夜读纪念焦裕禄的文章

年轻的习近平感慨万千

挥笔写下《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半个多世纪

从一名初中生到最高领导人

习近平对焦裕禄这个名字

和它所代表的精神念念不忘

情深意切,思念殷殷

2009年至今

习近平三次考察兰考

诠释着新时代共产党人

对焦裕禄精神的赞许和激赏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节选来自新华社00:0000:17

“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

公仆情怀

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

求实作风

“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

奋斗精神

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

道德情操

……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今天,焦裕禄精神

仍在召唤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

根植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

孔繁森、廖俊波、黄文秀

……

一个个闪光的名字

在“焦裕禄精神”的丰碑上

标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时代刻度

在西藏工作期间,孔繁森(左)在辅导藏族儿童读书(资料照片)。新华社 发

这片追梦圆梦的热土

从来不缺乏感天动地的故事

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还会有更多响彻寰宇的名字

践行“四力”的新闻人

仍在书写精彩的时代篇章

来源:新华网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210/202102/8592ad1aa492a5a7cf12ae804fb98923.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