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上热搜,学过的知识你还记得多少

2021-06-10 10:11  

每年高考期间,都有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当语文高考试题发布时,不论是媒体还是网民,都会以极高的热情加入对高考作文的讨论,个别情况下,某些独具亮点的阅读理解题也可能引发舆论的关注;相比之下,围绕数学试题的具体讨论往往“门庭冷落”得多。对此,有网友调侃称:“全民讨论高考作文,是因为其他的啥也不会。”这话虽然听来有些刺耳,但许多人恐怕都不得不承认:自己在高考后日益“退化”的知识水平,早已不足以理解和讨论数学大题。

因此,今年高考的数学考试结束后,尽管“高考数学”登顶微博热搜榜,“北京数学”“浙江数学”“山东数学大题”“全国三卷数学难度”等分支话题也不甘示弱,纷纷冲上热搜,却很少看到有多少网友能对考题进行详细解答。相反,众多网友直呼“被数学支配的恐惧又回来了”。这些发言虽然语带调侃,但也确实说明:对不少人而言,中学时代的数学知识,早已在逐渐被淡忘的同时,成了记忆中的“童年阴影”。

乍看上去,与此有关的讨论似乎只是一则“花边新闻”,充其量体现了网友对高考的关心。但是,在各种“吐槽”与调侃背后,有件事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以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为代表,许多我们在应试教育阶段为了取得更好成绩而努力学习的知识,是否注定要被大多数人遗忘?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为学习这些知识投入的精力与时间,最终又能为我们留下什么?

事实上,即便没有“高考数学冲上热搜”这样的应景新闻,类似的问题也常常在教育领域引发讨论。作为应试教育的“终点”,也出于为高校筛选人才的目的,高考注定是一场激烈的选拔性竞争。因此,在高考中考察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用不到”的知识,既显得合情合理,也是一种必然。然而,一直以来都有人批评:当下的中学教学把太多精力用在了培育考生的应试技巧上,为了在“军备竞赛”式的竞争中胜出,考生在数理化、史地政等科目上学到的知识与技巧,可能远远超过课纲设计的初衷所需。由于缺乏应用场景,加上备考压力给学生留下的“心理阴影”,这些“超负荷”的知识,难免被大多数人迅速遗忘。

一方面,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当然不会认同“数学无用”“理化生只与考试有关”“史地政是屠龙之技”之类的极端论调。但另一方面,中学所学的部分知识无法在学生心中长久巩固,乃至于给部分学生留下了痛苦的回忆,也是不争的事实。对此,社会还应辩证看待,既应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理解既有教学框架的合理性,也应想方设法为应试教育阶段的学生“减负”,同时鼓励更加能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的教育方式。

其实,仔细想想,即便应试知识被日渐淡忘,但它们对后来的生活并非毫无影响。中学阶段高强度学习锻炼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是不会随着知识被一同遗忘的。今天的我们,固然无法像高考时一样,对理化生、史地政的知识点信手拈来,但在生活中遇到特定问题时,从前学过的小知识或许会突然在脑海中“涌现”出来,提供意料之外的帮助。其实,即便是对那些“想起高中数学就头疼”的人而言,他们头疼的也不是数学本身,而是“被数学支配”的感觉。想方设法让学生与知识成为“朋友”,而非“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才是教育的正道。

来源: 中青评论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008/202106/ce930d0fe804bf5df4bc6b095bdd21c5.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