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颂 我的青春我的国丨85后潘新星:人工智能博士当起水稻“CEO”

2021-10-05 22:03  


在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中,一群30岁上下的“新农民”,告别“海归”“白领”身份,一头扎进黄土地,将青春奉献给这里。《我的青春我的国》,今天来认识一位回乡“种田”的85后留洋博士。

海归博士潘新星,是一个85后。3年前,他拿下英国的人工智能博士学位,留校担任研究员。可去年3月,他远在家乡湖北黄冈浠水散花镇的父亲,突然离世,留下苦心经营17年的水稻专业合作社。一边是父亲未完成的事业,一边是英国名校的研究员——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摆在了潘新星的面前。

黄冈浠水县散花镇长福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新星说:“我父亲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一头扎进农村一线,在农田里摸爬滚打十几年,(他)用汗水浇灌起来的事业不能倒。”

潘新星家人张阳说:“当时都觉得这个想法太荒谬了,因为他毕竟在那边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说起来那个时候真的很心酸。”

但是,父亲的合作社辐射全县6个乡镇、45个村,关系着2000多户农户的生计,潘新星毅然决定,子承父业。但是,合作社里的农户都心存疑虑,洋博士端得起这碗饭吗?果然,博士回乡种田,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光水稻有多少品种,他都不知道;想在村里拜个老师傅学艺,也被拒之门外。但让乡亲们没想到的是,这位洋博士居然愿意从打杂跑腿的琐碎事做起,硬是把合作社5000多亩地跑了个遍。一年下来,他收获了乡亲们的支持,不仅开始掌握水稻种植技术,还有了不少新想法。

黄冈浠水县散花镇长福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新星说:“单纯的插秧机不能完全适应丘陵地带农田,要把田种好,种出产量出来,抛秧其实是可以在我们这边尝试一下。”

这台单人操作便携抛秧机,就是潘新星引进的。它能把处理好的秧苗快速抛向3米高空,再垂直落到田里,和传统插秧相比,减轻了劳动强度,还把效率提高了1倍。试验成功后,潘新星一口气买了10台,免费借给乡亲们使用。

黄冈浠水县散花镇福祖庙村村民张月雄说:“对我来说很有信心,因为新的技术节省人工,自己就可以搞定,我今年用了抛秧,收成都收下来了。”

人工智能博士毕业的潘新星,还开始研发智慧农业管理系统。他给每块农田都标记一个个人ID,记录每个生长周期所需的肥水、温湿度等信息,并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确定了耕种、收稻、销售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标准。

黄冈浠水县散花镇长福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新星说:“我们现在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最关键是要把数据的价值挖掘出来,给每一块农田分配一个身份证,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分析,我就可以得出这块田今天要干什么,接下来一个星期有哪些主要的任务。”

博士种田,一个顶俩!这个新晋的“水稻CEO”通过改进技术、改良土壤,水稻长势喜人,去年合作社加工生产大米近15000吨,销量也比上一年提升了20%。今年,小潘还把成功的水稻种植管理技术无私地推广到了其他60家小一点的合作社,带动了7000余户农户增收,村民们打心底佩服他!

黄冈浠水县散花镇长福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新星说:“不是你喜欢什么你去干什么,而是你干什么能够去喜欢什么。我想现代农业或者是智慧农业,肯定是在未来农业当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接受这么多年教育,我们更多是希望在外面通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真正的学有所获,回来报效祖国。”

来源:长江云 黄冈台 浠水台

编辑:熊文博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008/202110/399165aaa28d704a578bc54b4145371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