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高发!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这些安全知识请牢记

2022-02-15 17:16  

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季节。湖北应急管理厅推出宣传片,提醒大家用气、取暖注意保持通风,谨防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多因烤火不当

记者从武汉多家医院获悉,春节以来,接诊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有所增多。中部战区总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方庆介绍,“这些患者大多是因炭火取暖不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目前还有部分重症病人在重症医学科治疗。”

与其他意外受伤案例不同的是,一氧化碳中毒常是集体“中招”。该院收治患者中,有两起是亲戚6人在密闭房间内烤火导致同时中毒,另外有两起是全家4人同时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中部战区总医院接受高压氧舱治疗。

当心!一氧化碳中毒“来时静悄悄”

“一氧化碳没有异味,中毒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等意识到不对劲,已经无力求救。”万少兵介绍,烤炭火时如果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最开始的表现就是浑身乏力、思维迟缓,很多人误以为是温暖环境令人犯困,难以第一时间发现中毒。

此外,还有部分案例是烤炭火后没有彻底熄灭,就直接入睡,在睡梦中不慎中毒,失去呼救机会。

万少兵介绍,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中毒后,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造成多脏器病变,引发一氧化碳性脑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他呼吁,市民一定要意识到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积极预防这个“静悄悄的杀手”。

这些场景,都有中毒隐患

每年冬季都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期。武汉仍处于寒冷天气,市民室内活动增加、日常烤火需求大。不少人误以为只有烧煤才会引起中毒,其实,使用汽油、煤油、木炭等含碳燃料在不充分燃烧时,都可能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

医生提醒,这些场景都有一氧化碳中毒的隐患,大家要注意预防意外发生:

取暖、做饭要开门开窗。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或煤炭取暖、做饭,很容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一定要保持空气流通,最好开门开窗让空气形成对流。

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时间别太长。尤其是有些家庭燃气热水器安装不规范,通风效果不佳,就更要注意预防。

不要在车内空调环境睡觉。车内发动汽车,或开动车内空调后在车内睡觉,也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睡前检查天然气开关。使用管道天然气时,如果管道漏气或者开关不紧,使煤气大量溢出,也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分为三种

出现一氧化碳中毒有何种表现呢?依其吸入空气中所含一氧化碳的浓度、中毒时间的长短,常分三型:

轻度中毒:会有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症状。这时如能及时开窗通风,吸入新鲜空气,症状会很快减轻、消失。

中度中毒:可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老是感觉睡不醒、困倦乏力并渐渐进入昏迷状态。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基本可以治愈,很少留下后遗症。

重度中毒:多已神智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动,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现樱红色,呼吸、脉搏增快,血压上升,心律不齐,肺部有啰音,体温可能上升。极度危重者可持续深度昏迷,脉细弱,不规则呼吸,血压下降,也可出现高热40摄氏度,此时生命垂危,死亡率高。即使有幸未亡,也会遗留严重后遗症。

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应迅速将中毒者背出充满一氧化碳的房间,转移到通风保暖处平卧,解开衣领及腰带以利其呼吸及顺畅。在等待救援时,对于昏迷不醒的中毒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肺内导致窒息。

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室内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时,煤炭要烧尽,不要闷盖。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应远离易燃、易爆、易挥发的有毒物质,不要直接放在卧室。吃火锅时,不要使用煤、炭火锅,如果使用应放在通风的大厅或保持门窗适时打开通风。

购买燃气、煤气热水器时,需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合格的热水器;须请专业人员安装,经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用燃气、煤气热水器时,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洗浴时间切勿过长,使用完要检查热水器是否完全关闭。定期对燃气、煤气热水器减压阀和皮管进行检修。

不要在室内、车库、地下室等场所使用小型油、汽发电机,要在室外使用并远离门窗、通风和排气装置。车辆停放在车库、地下室时,不要让引擎持续运转;车在停驶时,不要长时间开着空调,也不要躺在门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

发现中毒怎么办?

在使用含碳燃料时,一旦感觉头晕眼花、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就应警惕是否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开窗通风,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如果发现其他人一氧化碳中毒,需立刻进行现场急救:

让患者立即卧床休息,打开门窗通风;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

对有昏迷或抽搐者,可在头部置冰袋,以减轻脑水肿;

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治疗;

救治时,要迅速纠正缺氧、防治脑水肿、治疗感染和控制高热、促进脑细胞代谢、防治并发症等。

来源:湖北省应急管理厅、长江日报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008/202202/2df4098510c71a2aea890609e3c80e8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