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创新高 还有多项新记录
南来北往冬候鸟 齐贺沉湖归自然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 颜军摄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 颜军摄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 颜军摄
小天鹅团队还舍不得离去
沉湖湿地舒展野性之美
凤头麦鸡在滩头觅食
何为立竿见影?
武汉沉湖国际重要湿地经过轻描淡写的自然手法修复后,在刚刚翻篇的这个冬季,就迎来浓墨重彩的一笔:8.5万只冬候鸟齐会于此,创下自2008年有观测记录以来最高记录;同时,珍稀鸟类的光芒更加闪耀。
这个春天,送走北迁的候鸟,盘点喜人的成绩单,我们还应思索:如何精准把控方向盘,确保湿地生态修复不偏航。
东方白鹳首次待满整个冬天
阳春三月的沉湖,水天一色。
上周,极目新闻记者来此,大片浅滩呈现出“草色遥看近却无”的韵致,一群小天鹅在湖中感受着春波荡漾,舍不得北归的凤头麦鸡悠闲地觅食嬉戏。
没了冬日候鸟大部队的喧闹,偶有雁鸭在湖面欢快起舞打破静谧画面。“候鸟已经走了三分之二,目前还剩下3万只左右。”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告诉记者。这个冬天,来此“开会”的冬候鸟共达8.5万只,创下自2008年有观测记录以来最高记录。2月末开始,它们逐批北迁。
北迁候鸟中,我们不时遇见新朋友。
“喜讯!新增鸟种长嘴鹬。”3月7日傍晚,沉湖国际重要湿地公众号公布这一消息。这是在沉湖发现的第273种鸟。
该发现源自武汉市观鸟协会副会长姚波的慧眼。3日中午,在沉湖子湖之一的张家大湖滩涂边,姚波拍摄一群鹤鹬时,发现一只长嘴鹬混迹其中。“沉湖鸟种又上新了!这家伙估计是跑错了北迁团队!”姚波兴奋地报告。
姚波介绍,长嘴鹬多在海边越冬,内陆少见。目前它们正返回北方老家准备繁殖,路过武汉时在沉湖歇脚。
盘点刚刚过去的冬天,沉湖迎来了一批新客人。“有迷鸟大红鹳、小黑背银鸥、长嘴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背隼和白腹隼雕。”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边翻看记录本边说。
喜人的记录还有更多:去年11月16日,黑鹳,22只,本世纪以来最大种群数量;11月19日,卷羽鹈鹕,5只,种群数量最高记录;12月20日,东方白鹳,38只,本世纪以来最大种群数量……
“黑鹳、东方白鹳和卷羽鹈鹕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队伍壮大,是湿地修复与保护的硕果。”颜军说。在上个世纪,东方白鹳是沉湖的招牌,但近20年来,它们在沉湖只待几天就走,今年则待了一整个冬季;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往年只有两三只来沉湖打卡,今年则达到10多只;而且,在武汉有过记录的鹤类,这个冬天首次在沉湖聚齐,白鹤、灰鹤、白枕鹤、蓑羽鹤、白头鹤济济一堂。
还有更为震撼的:2月24日,武汉转晴,沉湖成为北迁灰鹤的中转加油站,上万只灰鹤从空中分批降落,飞行表演煞是壮观。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一次看到了4000多只灰鹤,今年一下子达到上万只,太壮观了!”颜军说。休整一夜后,灰鹤在清晨重新启程。
巡护队全天候守望候鸟安全
冯江于2008年到沉湖湿地保护区工作。看到以往被鱼塘、藕塘分隔的沉湖终于破埂松绑,他高兴地说:“给沉湖自由,没人为干扰,恢复效果非常好,候鸟种类数量恢复性提升。很有成就感,当然,担子也更重。”
为了保护好8万多只候鸟的安全,巡护人员的心弦一直紧绷着。
沉湖自然保护区共有3个管护站、36名人员负责巡湖,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值班。如今他们巡护装备齐全,配有皮卡巡护车、摩托车和快艇,而往年只能靠摩托车和徒步。
沉湖管护站站长乐立龙介绍,他们每天早、中、晚巡湖三次,里程约100公里,最晚到凌晨3时许收班。通过加强宣传,市民爱鸟护鸟的意识大大提高,这个冬天,沉湖没有发生伤鸟、捕鸟行为。
监测也是保护的一部分。监测科人员每旬监测一次鸟类活动情况,实时的鸟类数据有效映射出保护效果。
候鸟离汉后,巡护人员的心情可以放松了吧?冯江说,巡湖不仅要保护鸟类,更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区内不允许无关人员活动,候鸟离汉后,他们依然要保护好生态链,如莲蓬、藕等植被,鱼、野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河麂等动物,让沉湖自由充分地释放野性之美。
湿地生态修复要确保不偏航
沉湖承载的冬候鸟,数量居武汉湿地第一。
“今年更是盛况空前,可喜可贺!”颜军说。沉湖自然之美取得了闪亮的成绩单,为其他湿地生态修复指明了方向。
在颜军看来,退养还湖是沉湖回归自然的根本。以前的鱼塘、藕塘腾出来交还大自然,有舍就有得;保护珍稀水禽目标清晰,冬季水位下降露出大片滩涂,供游禽、涉禽自由活动;自然修复看似轻描淡写,没有人造景观,却是事半功倍。
“大自然的修复能力很强,自然修复也最省钱。”冯江补充道。
武汉其他湿地也有亮眼表现。昨日,颜军到天兴洲监测黑鹳的生活状态时,发现它们活动的地盘已从往年的洲头扩大到了洲中、洲尾,并且还到青山江滩打了卡。它们一般要待到4月中旬才会离汉。
姚波上周去府河湿地监测,候鸟正准备集群北迁。“近几年,府河的冬候鸟都稳定在2万只左右。”他说。
也有遗憾的地方。例如,江夏的千亩塘换了模样后,不再受到候鸟青睐。这里曾是鸻鹬鸟类的最爱,也是武汉首次发现长嘴鹬的地方;正在修复的某公园,湖水变浅了,湖边的芦苇和灌丛全部被砍,种上了花草和水生植物。以往这里雁鸭类较多,如今却踪影难寻……
生态修复不可用力过猛,否则容易偏航。如何掌控好度,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更偏重人的舒适度还是更倾向复返自然,这是设计之初就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来源: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