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打开微博,小编就被这个热搜吸引了,#近视五百度以上什么体验#
好家伙,双眼视力5.1的小编确实不知近视为何物(偷偷凡尔赛),这不得点开看看——
啊这……说句实话,小编自愧不如,您这挂毛巾的技术已经炉火纯青,直接让衣架走了个钢丝啊!我两只眼睛睁老大、屏住呼吸手不抖也模仿不来哇!
屏幕前的您也别盯着手里的衣架蠢蠢欲动了,再看也看不出什么门道,别把眼睛给看花了,不信你看前面那队伍里是不是有个坐在地上的小朋友?
对不起!小编也眼花了,不是小朋友,是#一只排队做核酸的狗狗#啊!这年头,连小狗都懂得排队做核酸了,疫情防控意识丝毫不放松嘛!为狗狗点赞,为排队做核酸的您点赞,也为奋斗在一线的抗疫人员们点赞!
说到核酸,有人就要问了,为啥最近咱们做的都是多轮核酸检测呀?我家周围没有被封控,病例活动轨迹也没有经过咱们社区,为啥一直做核酸一直做核酸,我这嗓子眼可都捅出茧来了!
小编一开始也有相同的疑惑,毕竟每天出门就看到楼下的小棚子小板凳,看到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忙忙碌碌,心里难免有点犯嘀咕。
但是,这多轮核酸检测,可是有大讲究的!四个字概括就是,敌变我变。
我们知道新冠病毒变异株是以希腊字母来命名的,截至目前已出现上千种突变,其中有五种重要的变异株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关切变异株”,即大家熟悉的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和奥密克戎。
当前的多轮核酸检测,主要是针对奥密克戎株进行的。相比之前的德尔塔株,奥密克戎株传播速度更快。根据公开通报信息发现,全国多地近期发生的疫情都是由奥密克戎BA.2亚型引起的,这种变异株比原始的变异株BA.1传染性增加了30%,传播力更强,如果出现社区传播,感染病例数在2到3天可以翻倍。
(奥密克戎的BA.2突变株传播速度比BA.1还要快 图片来源《Nature》)
由于奥密克戎株在短时间内能快速传播,且症状并不明显,隐匿性强,只有反应及时迅速,以快制快,尽早通过核酸检测筛查出阳性感染者并采取管控措施,才能阻止病毒传播链延长,避免传染更多人。
除了要早点做,还要反复做,才能揪出奥密克戎株。这次全国多个城市都做了好几轮核酸检测,是因为的确有些感染者要经过多次检测才检出阳性。因此多轮核酸检测是有必要的。
奥密克戎株能不能被检测出来取决于疾病发展阶段和采样手法。从疾病发展角度来看,感染奥密克戎株后,人体内的病毒数量是动态变化的。如果恰好在抑制期进行核酸检测,病毒载量少,可能就检测不出来。病毒入侵人体后,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开启了应战模式。采样时如果正好是免疫系统占据上风,那么感染者的病毒载量会偏低,甚至病毒还没侵蚀到采样部位,那么病毒就有可能在检测之中成功‘逃脱’。反之,如果病毒占据上风,那么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就会增高,检测之中病毒“逃无可逃”。所以针对奥密克戎株,一次检测是远远不够的。
(免疫系统占据上风时可能导致病毒“逃脱”检测)
而且不同于德尔塔有较长潜伏期,奥密克戎株传播期多在感染后1.5—5天,感染病例间的代间距平均为3天,要在短期内动态反复测核酸,才能有效检出。以隔离管控的重点人群为例,过去通常采取1、4、7、14检测频次,今年通常会采取3天2检、5天3检甚至是7天4检的频次。
此外,从采样手法来看,不同采样者的手法有差异,只做一次核酸检测容易出现假阴性,要通过多次采样来提高核酸检测精准度。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不知道您有没有和小编一样,紧张的小情绪得到了一丝缓解呢?说白了,加快加密核酸检测是为了防止疫情大规模暴发,并不能说明当下疫情形势已经很严重了。大家无需恐慌,当下应做的唯有多多配合,在进行核酸检测时注意戴好口罩,保持一米间距。
正如 @张文宏医生 今天在微博说的那样,这次疫情来的很突然,与其说是冬季还没有过去,还不如说是一次倒春寒。但当我们看清了前方的道路和必将到来的春天,又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
来源: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