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号发现火星“水”证据 人类未来或可使用

2022-05-13 10:07  

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悉,该中心刘洋研究员团队利用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短波红外光谱和导航地形相机数据,在地质年代较年轻的着陆区发现了岩化的板状硬壳层,其中富含含水硫酸盐等矿物。

研究团队推断,这些硬壳层可能是由地下水涌溢或者毛细作用蒸发结晶出的盐类矿物,胶结了火星土壤后经岩化作用形成。这一发现对理解火星的气候环境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也标志着祝融号实现了国际上首次利用巡视器上的短波红外光谱仪在火星原位探测到含水矿物。

2021年5月15日,中国祝融号火星车降落在火星北半球一个名为乌托邦平原南部区域,首次在火星表面留下中国印记。

刘洋表示,火星上发现水的痕迹,表明在水合矿物甚至地面冰中可能“储存有相当多的水”,而未来的载人火星探测任务中,人们可以使用这些水。

来源:楚天都市报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008/202205/b45bcbfdfc1f84be9f0b1c9132062cab.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