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渔光互补”补出新模式

2022-05-23 16:22  

黄冈太阳能资源丰富,光伏发电不占用基本农田,不占用天然林地,而且随着光伏产业的进一步拓展,光伏板已经不只是单一的发电功能了,只见它“上山”“下水”干起了养鱼、种植的副业。

浠水县巴河镇3800亩的水面上,工人们正在鱼塘上安装光伏板预制管桩。 这是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在当地投资兴建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项目一期160M瓦投资8.6亿,预计12月全面并网发电,每年可发电2.2亿度,年税收680万。

继去年浠水关口镇后,这是中国电建在浠水投资的第二个“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项目的建成给当地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光伏板架设于池塘上,原有的水产养殖没受多少影响;光伏板在夏季为池塘中的鱼类遮挡阳光直射,为鱼类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小环境。这种“渔光互补”方式让土地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当地村民也能从出租鱼塘、土地,以及为项目打工等方面获得收益。

和浠水县一样,黄冈各县市都在探索“光伏+生态+乡村振兴”模式,先后引进了大唐光伏、天合光能、江苏通灵等龙头企业。罗田县骆驼坳镇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6亿元,光伏组件最低离地2.5米、间距7.7米,符合农光互补最新要求。光伏板下结合当地实际种植蔬菜、油菜、水稻等农作物和艾草等中药材,可大幅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据统计,全市适宜建设的光伏电站的一般农用地、鱼塘、滩涂等光伏可利用面积约14万亩。各地因地制宜,纷纷将光伏板下面的土地进行集约利用,发展多种形式的种植、养殖项目、赏花经济等,助力光伏电站所在地的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达成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丰收”。

(黄冈广播电视台记者童话 邹建勋

编辑:陈兰 谢梓淇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210/202205/3aadc12849b40751a182fab67c28b20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