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认识的雪糕不要拿”,是调侃也是不满

2022-06-07 10:31  

炎炎夏日,不仅有居高不下的气温,还有让人“高攀不起”的高价雪糕。

6月6日,据中新经纬报道,北京的张先生和朋友在小区附近的一家小超市买了两支雪糕,拿的时候并未仔细看价格,等到结账时却傻眼了,随手选的两支雪糕售价32元。而记者走访北京多家便利店发现,5元以上的雪糕已经成为主力产品,像梦龙、和路雪、钟薛高等品牌的雪糕单支售价多在10元以上,老冰棍、大布丁、小布丁等价格较低的雪糕几乎很难觅到。

雪糕越卖越贵,价格亲民的低价雪糕难觅踪迹,与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有关。有统计称,2008 年至 2020 年,冰激凌生产所需的牛奶、淡奶油等原材料成本价格上涨了大约 80%。但更为重要的是,不少品牌争相布局高端产品,通过社交媒体制造营销热度,将高端雪糕包装成一件值得被推荐和种草的东西,赋予了其更多的社交属性和情感价值,而相关营销花费却被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人们对于雪糕的需求并不仅仅满足于消暑,有人愿意为颜值经济和独特口味买单。但这是否就意味着雪糕越贵越好?其实也未必。

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需要的是口味好且价格合适的产品。前段时间,“当代雪糕的价格有多离谱”的话题一度在微博引发网友热议,更有人分享买雪糕法则——不认识的不要拿。这也意味着,对于市面上价格贵得离谱的雪糕产品,不少消费者还是颇有微词。造型别致、口味新奇的雪糕会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若是溢价太高,很难说不会是一锤子买卖。

对于品牌方而言,虽说雪糕价格越高,利润空间就越大,但产品盈利必然建立在规模化销售的基础上。雪糕并非生活必需品,也很容易找到替代品,如果一味推崇价格高企的所谓高端产品,而忽略了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多元需求,最终难免会让更多人望而却步。

此前,以高端产品自居的钟薛高,孵化了另外一个雪糕品牌,主打6~10元的雪糕品类,走相对平价的路线。这恰恰说明了,仅靠高价很难长久赢得消费者的欢心,人们真正愿意持续购买的,最终还是那些质美价廉的传统品牌和产品。

品牌方争相布局高端雪糕市场,让消费者拥有更加丰富的选择,这是好事。但若是因此忽略了大众需求,一味地追求高价让消费者“高攀不起”,这样的高端路线恐怕会无以为继。只有兼顾消费者的多元需求,给好吃的雪糕配上合理的价格,用味道和价格赢得消费者的口碑,才能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跨越。

与此同时,雪糕价格水涨船高,更需要有与身价相匹配的质量和口味。若品牌方只是追求高价却货不对板,不仅会被消费者用脚投票,更会面临监管部门的处罚。钟薛高因为在广告中夸大宣传被罚,梦龙雪糕由于“成分双标”招致舆论谴责,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来源:正观新闻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008/202206/37a0f153c1bc0d9085eac4aeedfe73e4.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