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龙感湖管理区、黄冈高新区管委会、黄冈市临空经济区管委会、白莲河示范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
为落实省委关于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要求,推动政务服务工作重心下移,经市政府同意,决定将一批高频民生事项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现就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确服务事项
紧紧围绕企业和群众办事中的急难愁盼,按照“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原则,不断推动行使层级在市、县的服务事项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方便群众就近办事、家门口办事。第一批确定了残联、教育、林业、民政、农业农村、人社、市场监管、卫健、医保9个部门100个服务事项(清单附后)向基层延伸。
二、优化服务方式
各地各相关部门要针对向基层延伸的服务事项,按照“帮办代办、委托受理、权限下放”三种模式,分别明确延伸服务方式,推行“一网通办”“一门全办”“一窗通办”,再造和优化服务流程,压减办事材料和审批时间,减少办事环节和跑腿次数,推广掌上办、自助办,提升服务便利度。
三、落实工作责任
(一)制定工作规范。市直相关部门按照“一事一议”原则制定事项延伸实施细则,明确事项基本信息、申请条件、申报材料、各层级权限、办理流程、审管衔接方式等信息,确保全市延伸服务事项同源、服务同标、审管同步。
(二)提升承接能力。县(市、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抓紧研究落实承接工作。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部门协调各相关部门做好事项延伸的网络联通等基础支撑。涉及服务事项延伸的部门在乡镇(街道)有延伸派驻机构的,事项由延伸派驻机构承接,没有延伸派驻机构的,纳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办理。除涉密或对场地有特殊要求的事项外,所有延伸事项必须全部进驻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或村(社区)便民服务站集中办理。各地要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场所标准化建设,合理设置办事窗口,提升业务承接能力,确保6月20日前所有延伸服务事项能在乡镇(街道)、村(社区)正常办理。
(三)强化监管责任。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细化监管措施,创新监管方式,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对于未重新明确监管责任的事项,原则上不改变原有监管责任。
四、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民生服务向基层延伸,既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需要,更是各地各部门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的政治要求。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谋划,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推进,明确专班抓落实,并提供必要的人财物保障。市、县两级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要发挥统筹协调、指导督促作用,推动市、县、乡、村四级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二)加强宣传培训。市、县两级涉及服务事项延伸的部门要通过报纸、政府网站、新媒体等方式向社会发布服务延伸公告,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要通过宣传展板公布延伸服务事项清单。市、县各相关部门要强化业务培训,制定培训计划,细化培训内容,通过政策讲解、业务指导、现场演练等方式,“面对面”教政策,“手把手”教操作,确保基层能够“接得住、办得好”。
(三)加强效果评估。政务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及时报送推进情况,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加强跟踪督查,实时通报各地工作进展和服务成效,7月中旬组织延伸服务工作“回头看”,多维度评估事项向基层延伸服务的绩效,评估改革举措的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协调性,并通过“12345市民热线”广泛收集企业和群众的意见建议,优化、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提升服务质效。本次未涉及服务事项延伸的部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充分调查研究,主动谋划一批企业和群众急需的审批和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不断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和获得感。
附件:黄冈市向基层延伸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第一批)
2022年6月2日
附件
黄冈市向基层延伸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第一批)
来源:黄冈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