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确诊一例腺鼠疫病例,如何预防?官方回应→

2022-07-20 14:56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消息,2022年7月19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一例鼠疫(腺鼠疫)病例。


患者刘某某(男,45岁,住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上海庙牧场,职业为牧民),7月12日9时左右,患者自觉发热、乏力、意识不清、水样便腹泻,自内蒙古返回银川,就诊于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7月13日11时左右,就诊于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7月14日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7月19日诊断为疑似鼠疫病例,当日确诊为鼠疫病例。

目前,按照自治区鼠疫控制应急预案要求,自治区人民政府已启动Ⅳ级应急响应,相关地区和单位已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全面启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对涉疫区域和人员采取了严格的分类管控措施,各项处置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什么是鼠疫?可以治愈吗?如何预防?记者梳理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网站上的相关内容。


我国鼠疫疫情情况如何?

历史上,鼠疫出现过三次世界范围内大流行,曾经被称为“黑死病”,造成人类生命健康严重损失。建国前,我国鼠疫疫情也非常严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鼠疫防控工作,发病数明显下降,至80年代平均每年报告约20例病例,90年代,我国南方鼠疫疫情曾出现过短暂上升,自2010年以来每年仅有零星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北部分省份。


鼠疫有哪些特点?

鼠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鼠疫潜伏期一般为1至6天,个别病例可达8至9天。

感染鼠疫菌以后,临床可表现为腺鼠疫、肺鼠疫及败血型鼠疫等类型。腺鼠疫最为常见,通常表现为发热和局部淋巴结肿大,治愈率高。肺鼠疫常表现为高热、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咳血,由于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如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死率高。败血型鼠疫症状也较为严重,预后较差。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携带鼠疫菌的宿主动物主要是鼠、旱獭等啮齿类动物。自然条件下,我国带菌动物主要分布在特殊环境中。


鼠疫如何传播?

鼠疫主要通过病媒生物传播、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在自然疫源地,病媒生物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跳蚤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染疫动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后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

接触传播是指人在宰杀、剥皮及食肉时接触染疫动物,或接触鼠疫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时,病菌通过皮肤表面伤口或粘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此外,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病人在呼吸、咳嗽时释放出的病菌可以形成飞沫而短时间悬浮于空气中,此时他人吸入时也可造成感染。


鼠疫可以有效治疗吗?

鼠疫是古老的细菌性传染病,临床上可以使用多种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病人如果能够早期就诊,并得到规范有效治疗,治愈率非常高。可疑接触者也可通过预防性服药而避免发病。


公众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做好各种传染病包括鼠疫防护最有效的措施。如勤洗手,尽量避免去人群拥挤场所,去医疗机构或个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时要及时佩戴口罩等。

如果怀疑自己与病例有过接触,可以进行自我观察,或向当地疾控部门主动申报,取得专业指导,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外出旅游时尽量减少和野生动物接触,不去逗玩健康状况不明的旱獭,做好防蚤叮咬,通过使用驱避剂、减少躯体暴露,避免被蚤叮咬,不私自捕猎、食用野生动物。

学会预防鼠疫知识点了吗?赶紧转给你关心的人!

来源:央视网 人民网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008/202207/00f4ec533c60a8e57295c39628fa3504.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