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被誉为蓝天的使者湿地的精灵、森林的卫士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海湖棕头鸥(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摄)
据统计,目前青海省野生鸟类共有432种,隶属于21目65科203属,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81种。近年来,青海各地观鸟组织、爱好者、志愿者等持续开展青海省分布鸟类的调查监测工作,特别是2020年6月17日成立的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蓝额红尾鸲 (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黑颈鹤(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青海省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张毓介绍:近些年青海省不断加大鸟类及其栖息地保护力度,通过各类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不断改善各类生态环境,为鸟类的生息繁衍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是重要鸟类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依法强化保护,主动融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109处,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使鸟类得到严格保护。
二是持续开展专项执法打击行动。连续2年开展“清风行动”,严厉打击威胁鸟类及其栖息地安全的违法行为,确保鸟类资源安全。
渔鸥(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红喉歌鸲(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三是全省鸟类种类数量及其分布稳中有升。加大对野生鸟类等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力度,开展黑颈鹤等水鸟专项调查工作,全面掌握了重要水鸟在青海省的种群数量、分布现状、生境特征及各地区适宜分布面积和繁殖地位点信息,为今后迁徙水鸟保护提供了支撑依据。
四是鸟类疫病监测防控工作有序开展。不断强化野生鸟类疫病监测防控和主动预警工作。
五是鸟类保护影响力显著增强。全面履行《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公约,积极参与候鸟保护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爱鸟周”等鸟类保护宣传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宣传报道,产生了良好社会效应,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赞誉,全民保护鸟类的生态文明理念得到了大力传播和弘扬。
大鵟(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天鹅(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鸬鹚(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斑头雁(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白鹭(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大天鹅(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