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一瓶冰水“触发”爱心接力,全民创建“唤醒”文明新风
荆楚网评论员 陶辉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代文豪苏轼回顾自己一生的功业时写下《自题金山画像》,诗中所说的黄州即今天的湖北省黄冈市。
苏东坡在黄州4年零2个月,在即将调离时,有感于太守徐君猷在黄州的为政之德,作《遗爱亭记》以纪之:“何武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
遗爱,就是留下仁爱。这种遗爱思想一直流传到今天。
黄州区最大的城中湖就以“遗爱”得名,40余万居民生活在美丽的遗爱湖畔。
最近,这座因爱得名的湖畔又因一场爱心传递“火”了,火的“猝不及防”,却又理所当然。
事情不大,源于高温下的“一瓶冰水”。
故事简单,爱心传递引发了社会共鸣。
爱心冰柜“触发”全城爱心接力
入夏以来,持续高温。
自7月22日,黄冈市委文明办、团市委、市总工会、市城管执法委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展“爱心冰柜——向高温下的劳动者致敬”活动,20余个“爱心冰柜”迅速在黄冈市区的闹市区、交通路口、环卫站附近、高速出口核酸检测点等位置铺开,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公安干警、城市管理人员、建筑工人等户外工作者均可以免费自取饮用。
黄冈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副秘书长张飞是此次活动的发起人之一。时下,接收饮用水捐赠、组织志愿者搬运投递成了他的日常。
“活动发起时,还有担心冰柜里的水续不上,现在一点都不慌了。”张飞说,每天联系他的企事业单位、爱心市民络绎不绝。截至到8月14日,已收到实名捐赠饮用水3500余件,共有2000余名劳动者“开箱取水”。
滴水之情,涌泉相报。
监控记录了一幅幅爱心传递的画面。
8月4日中午1点47分,一位女士取用了一瓶矿泉水,12分钟后,她搬来了两提件矿泉水“还回”冰柜,由于撑着太阳伞,动作吃力,一黑衣男子见状后迅速支援,矿泉水成功投递后,该女子扬长而去,黑衣男子双手合一鞠躬感谢。
这条短视频经过当地媒体掌上黄冈、直播黄冈、文明黄冈等视频号编发后,一场“寻人启事”迅速火爆朋友圈,据不完全统计,该视频浏览量已突破5500万。
8月12日,文明湖北视频号播发市民小芬捐赠矿泉水的视频,小芬通过“直播”的方式向网友喊话;“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爱心传递中来”。
“为人美心善的姑娘点赞”“黄冈真是座文明之城”网友纷纷点赞。
8月13日,烈日下,一名快递小哥搬来一件矿泉水,默默的离开……
冰柜值守志愿者余磊自制的公示牌上,写着“8月3日,不知名父女捐水1件;8月4日,不知名美女捐水2件;8月8日,爱心女士捐水4件……”
无名英雄,屡见不鲜。
爱心之水,源源不断。
全民创建“唤醒”文明新风
一瓶冰水,一份清凉,一城文明。
人与人的关系,正在通过这些小小的站点产生了连接,由点成线、由线成面,温暖和爱在城市中传递,织起了文明大格局。
2021年初,黄冈市拿到创文“入场券”,黄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脚步更加铿锵。
自此,该市“文明交通”“文明旅游”“垃圾分类”“文明就餐” 等文明好习惯养成实践活动“愈演愈烈”,引导市民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培养文明好习惯,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与此同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点在该市“全面开花”。在城市、乡村的大街小巷、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文明行为蔚然成风。
人们惊喜地发现,经过一年多的创建攻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干净有序,创建氛围日益浓厚。
文明的新风浸润到千家万户,老百姓在创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爱心冰柜”只是黄冈文明的一个缩影。不仅是黄州,黄冈市下辖的麻城市、红安县、罗田县、蕲春县、英山县、浠水县等地“公益同心墙”“红色讲解员”“田螺姑娘”“四点半课堂”等各种名称不同,但爱心相通的志愿服务活动,正以别样的形式“现身”各个城市角落,关爱着留守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和弱势群体。
文明创建,是一份爱的动念,是一场全民可参与、可持续的行动。“爱心冰柜”完全契合新时代可持续性、文明发展的理念与要求,是文明、和谐、诚信、友善核心理念与生活方式在社会层面塑造与培育的重要载体,对于建设高水平文明城市意义重大。
这是一场受益于民,又回馈于民的爱心行动。可以说,“爱心冰柜”俨然成为文明黄冈一张崭新的文明名片。随处可见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彰显了社会各界热心公益、互帮互助的良好精神风貌,也昭示着黄冈人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心。
同时,我们也该清晰的认识到,夺得“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也不可能轻而易举、一蹴而就,一些不文明行为也时有发生,创文曝光台、创文黑榜上的“家丑”也经常见诸于各个媒体。
曝光不是目的,整改才是善治。创建只是过程,真正实现文明才是最终的结果。文明创建,需要点滴行动,我们需要耐心、更需要信心。
积沙成塔、积木成林,文明创建在点滴行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讲文明、献爱心”必将成为社会共识和常态,盼文明之风吹遍每个角落,愿文明之花在黄冈处处绽放。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