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奋进稳增长 步稳行健再发力
2022年黄冈经济迎难而上、稳中向好
山河逢冬,人间向暖。在“朋友圈”一阵阵“开工大吉”的吆喝声中,新春的阳光如蓄势而起的海浪漫过旧岁的时光之海,2022年的最后一页早已在不经意间从每一个黄冈人的指尖悄然翻过……此时此刻,无论是已经迈上工作岗位踌躇满志的你,还是正奔赴在诗和远方的路上步履不停的你,感谢这一年来您对黄冈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你的坚持与努力、无惧与迎难、自立与自强,让奋斗浸透汗水的焦香,让2022年黄冈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这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疫情汛情旱情叠加影响,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应对内外部挑战,全年经济发展迎难而上、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全国,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产业发展呈现出强劲韧性和巨大活力,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经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从运行态势看:迎难而上呈现“发展之变”
经济总体运行态势稳固。经济发展态势稳固,主要指标增幅在去年较高位次基础上再次保持在全省前列,彻底摆脱了过去几年在全省全面落后的不利局面,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呈现积极变化。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747.9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9%,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45.60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946.07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1256.22亿元,增长2.6%。
三大产业生产态势向好。农业生产稳中有进。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82.98亿元,同比增长4.8%,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粮食生产连续十年达50亿斤以上。工业生产增速强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6%,高于全省5.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连续13个月位居全省前3。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8.1%,制造业增长12.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9.4%。重点服务业经营稳中向好。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2%,行业增长面达到100%。
“三驾马车”拉动态势平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4%,高于全省2.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5.8%,占全部投资比重为72.5%;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6.3%,工业技改同比增长13.9%。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1.29亿元,同比增长3.4%,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5位。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全口径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增长12.2%、4.2%、5.2%、5.0%。全市进出口总额132.5亿元,同比增长40.1%,增速高于全省25.2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3293万美元,同比增长73.0%。
二、从发展质效看:稳中提质助力“格局之变”
企业效益稳步回升。坚持以质取胜,充分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分行业制定针对性政策,深化“千人进千企”,推动市场主体降本增效,减税降费59.9亿元,贷款降息8.3亿元。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9.7%,增速居全省第3位。
财政收支平稳运行。深入推进财源建设工程,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先服务和保障民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完成157.41亿元,可比增长8.7%,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完成116.06亿元,可比增长9.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9.67亿元,增长10.7%。
金融信贷支撑有力。金融业主动作为、靠前发力,精准支持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大力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为401家困难企业担保贷款30.6亿元。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62.25亿元,同比增长7.3%,高于GDP增速2.4个百分点。截止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946.89亿元,同比增长13.1%,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954.36亿元,同比增长15.7%。
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12元,同比增长6.7%,高出全省增速0.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55元,同比增长8.5%,高出全省增速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03,比上年缩小0.03。
三、从动力支撑看:内生活力引领“动能之变”
新动能新企业加速孕育。立足于“变”、着眼于“进”,厚植创新基因,不断提升经济的“含新量”。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净增2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63家,数量居全省第4位。强大包装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宏源药业过会,年内新增2家上市公司。祥云集团产值突破百亿。全年新增“四上单位”1209家,新入库项目1783个,成功引进5个百亿项目。
新产业新产品快速增长。通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5%和23.3%,高新产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电子元件产量分别增长95.6%和18.9%,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等新兴消费产品限上零售额分别增长107.8%和20.3%。
新业态新模式表现活跃。限额以上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限上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179.5%,比全口径限上商品零售额增速高166.6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59.5%和24.7%。
四、从民生保障看:成效显著彰显“服务之变”
民生建设有序推进。坚持人民至上,努力把群众“盼的事”变成党委政府“干的事”,让民生工作更有“温度”和“厚度”。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80.7%,改造老旧小区561个,发放社会救助金15.02亿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民生相关领域投资同比分别增长63.6%、41.8%、25.9%。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强化就业优先导向,落实各项援企稳岗政策,全力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1322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8.87%。全市失业人员再就业3371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77.42%。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734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03.84%。
粮食保供基础牢固。有效应对今年国际粮食市场大波动,全年粮食总产量54.34亿斤,粮食生产连续十年达50亿斤以上。全年生猪出栏同比增长4.7%,全年牛肉产量同比增长2.6%,全年羊肉产量同比增长12.9%,全年禽肉产量同比增长2.3%,全年禽蛋产量同比增长6.4%。
消费价格平稳运行。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涨幅较全国平均水平低0.5个百分点,较全省平均水平低0.6个百分点,在合理区间内呈现低位运行态势。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5%,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2.3%,服务价格上涨0.4%。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使得玉成。可以看到,面对困难挑战,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以可预期对冲超预期,一季度稳中向好,二季度平稳度“坎”,三季度克难奋进,四季度决战决胜,一年来,全市经济增长曲线由去年的“全域落后、奋起直追、加速赶超”转向今年的“稳定向好、持续发力、走在前列”。2023年,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重要功能区和全国革命老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更大贡献,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黄冈篇章!
来源 | 黄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