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排队借钱,现在排队还钱!”
近日,不少银行都排起了还房贷的长龙,由于房贷利率下调,让不少贷款人成了每个月多付几百元利息的 “韭菜”。许多银行祭出了限额、罚息等操作提高门槛,仍然挡不住民众还钱的“热情”。在银行种种“劝退套路”下,不少民众惊呼“还钱比借钱还难”。
为什么要提前还贷?谁在提前还贷?为什么还钱要排队?本期的长江云调查将拆解排队贷背后的各种纠葛。
排队还贷如同“升级打怪”
“太不方便了,整个武汉市只有一家指定网点受理,就是不想让人还款。”近日,武汉市民付先生向长江云头条热线(027-87122222)报料,过去用手机银行就能操作的提前还贷,现在却要到线下指定网点预约后才能办理。
付先生表示,自己在2017年在光大银行办理了首套房贷款,由于贷款利息比本金高,每当资金充裕时,都会先还一部分贷款,以减少偿还压力。上一次还贷是在两年前,当时完全不需要预约,手机就可直接还款。
今年春节后,当付先生准备再还一部分贷款时,却遇到了麻烦:2月1日,他联系了开户行的客户经理,对方称银行有通知,要到指定的一家个贷中心办理。为了尽快还款,付先生连忙赶到网点排队预约。好在当天是工作日,排队的人不多。最终,付先生排了半个多小时就预约上了还款。
“申请只是第一步,还款审批还要排队,预计3月份才能办好。”付先生表示,最近身边许多朋友都有提前还贷的打算,很多人还不清楚银行的这些“新规则”,而且只有一家指定的网点才能办,对很多距离较远的客户并不方便。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急着还贷?究竟能省下多少?记者粗略算了一笔账:以一套总价300万元的房子为例,贷款时间为30年,减去首付30%,其余70%均为商业贷款,共计210万元。采用等额本息方式还款,在3.9%的利率下,每月要还9900多元,总利息达到146万元。如果利率是5.6%,每月要还12000多元,总利息也增至224万元。这也意味着在最新利率下购房,可以节约78万元利息。对许多家庭来说,都算得上是一笔巨款。
长江云调查记者了解到,国内多地都出现了还贷门槛提高的情况。其中,中国建设银行徐州分行更是发布公告称,贷款客户如需提前还款,需提前到柜面进行现场预约,银行将根据国家贷款规模管控的要求,适时安排客户提前还款(一般三个月左右时限)。
针对银行设置的各种门槛,网上也出现了不少还款攻略,包括向银行客服、监管部门投诉,甚至通过司法程序进行起诉等。“目前看来,投诉可能是最有效的方式。”广州市民田先生表示,自己去年12月份在建设银行申请了提前还款,当时约定今年1月扣款。但到了约定时间,银行方面却一直没有动静。在多次投诉后,银行方面终于同意在2月中旬扣款,给这场拉锯了三个月的斗争画上句号。
潮水退却:赚钱跑不赢负债
1月以来,随着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生效,多地房贷利率开始密集下调。据中指研究院监测,目前已有20余城下调首套房贷利率至4%以下。包括郑州、武汉、珠海在内的多个城市,首套房贷利率已经来到“3”时代。而房贷利率的密集下调,引发了又一轮提前还贷潮,银行压力日趋加大。相关专家表示,从去年至今,提前还贷潮反复上演,反映出购房者的信心不足。
——新政策对存量贷款影响有限。提前还贷潮出现,一个非常重要的触发因素,就是近期房贷利率动态调整。“两三年前,武汉的房贷利率5.6%以上的不在少数,甚至还有6%以上的利率。”中指研究院华中市场研究总监李国政表示,去年以来贷款利率多次下调,目前武汉的首套房贷款利率为3.9%,二套房利率为4.9%,与前几年相比产生了较大利差,也导致之前的贷款人很难平衡。对于房贷利率“高位站岗”的人群,提前还款成了降成本的最优选择。
但从银行角度,并没有主动降利率的动机。李国政认为,在没有特殊安排的情况下,劝说商业机构讲“道德”并不现实,只能是买房人自己想办法折腾。值得关注的是,还有一些人尽管资金不宽裕,为了减少开支仍在想办法筹措资金,甚至通过借贷方式提前还贷。
——贷款利率与资产收益倒挂。由于投资渠道越来越窄,收益率越来越低,一些购房者提前还贷的意愿也更加强烈。“以前最可靠的银行理财不仅收益低还爆雷,对于有闲置资金的家庭来说,提前还款反而是一种更稳妥的投资。”李国政说。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则认为,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破净”,也导致居民风险偏好有所下降,部分资金重新流向存款。近来,由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上升,“超额储蓄”现象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人民币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同比增加7.94万亿元。董希淼表示,数据变化反映出,居民住房消费意愿持续不振,减少了住房消费支出,部分转为居民存款。
——降负债的心态大于加杠杆。去年以来,受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许多人都调低了收入预期。在缺乏稳定收入的情况下,居民消费意愿下降,不敢消费、不便消费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在住房等大宗消费支出方面,居民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
与此同时,房企爆雷、烂尾问题加剧了购房信心不足,叠加疫情冲击、收入下降、购房的支付能力不足等,更加剧了市场的观望情绪。在前景不明的情况下,许多人更倾向于“轻装上阵”,以更低的负债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深层矛盾如何化解?
多名受访人士表示,“提前还贷潮”或影响银行的营收和利润,进而引发银行与贷款者之间的矛盾,只是这一问题的表象。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存量房贷客户的还款压力。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从房贷利率这个角度说,社会上确实存在抱怨存量房贷利息太高的声音。提前还房贷的目的是减少利息支出,需重视此类社会情绪。
李国政建议,化解这类矛盾需要精准区分。如果在合同中已经做出约定,就要履行合同。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或是银行单方面以“额度有限、超长周期、收取额外费用等”为门槛,“劝退”贷款者的,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规范文件,而不是劝银行“要善良”。
“当前存量房贷的压力仍然较大。只要房贷利率高于理财利率,且居民预期房价下跌,提前还贷的动机就一直会存在。”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也建议,应出台政策指引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既能降低月供压力,还能释放内需和消费。
来源:长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