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项指标达到全省优异水平
★麻城市提升出口退税周转金使用效益经验做法被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推介并获得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
★麻城作为试点县市参与国务院行政备案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健全企业重整期间信用修复机制,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服务营商环境等2项改革工作获省级先行区创建试点验收通过。
系列改革不断深入
“一业一证”改革率先落地。在超市、饭店和食品生产加工作坊等19+2个行业,全面推行“一业一证”改革,目前已办理行发放综合许可证661份。
“评定分离”改革持续拓面。在做好房建和市政领域的基础上,将“评定分离”改革范围延伸至土地开发、交通、水利等领域,全市已完成82个项目的定标工作。
“准营即入”改革成功破题。大力实行审批告知承诺,逐步简化材料和环节,对信用良好的市场主体,只需填写一张承诺书和申请表,便可获得准营资格。
要素保障充分有效
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截至2022年12月,全市累计落实各类减税降费11.8亿元,减税降费规模比2021年同期增加1.0亿元,增长9.25%,惠及59457户次。
全力服务企业融资。强化政银企沟通合作,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坚持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杠杆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切实保障项目用地。全市标准地出让41宗,面积1877.8亩,保障了工业园区和一大批重点招商项目的用地需求。
政务服务高效便捷
便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梳理、认领市级政务服务事项1942项,依申请事项可网办率、“一次办”比例、“0跑腿”比例为均为100%。所有事项审批材料均支持邮寄送达,绝大部分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
审批服务效能不断提高。围绕企业和法人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提出拓展和创建120个“一事联办”主题事项,完成办件量2.1万件。“居民身故一件事”一事联办主题事项在黄冈率先破题。开设“跨省(区域)通办”专窗,政务服务网开通县级跨省通办事项。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向智能化飞跃。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逐步向智能化的飞跃。2022年,全市实施招投标“评定分离”的项目共88个,投资金额35.85亿元。
市场监管刚柔并济
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将医保局纳入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范围,增加对“医保定点医药机构监管”的联合抽查事项。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101次,其中部门联合抽查35次、占比34.7%。
强化信用监管。灵活运用湖北省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平台和“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实现精确分类监管。对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在受理后一天内办结;强化信用信息数据报送,依托湖北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报送公务员诚信档案数据,全市公务员诚信档案量覆盖率100%,公示率100%。
强化包容审慎监管。推行“沙盒监管”新模式,公布涉企不予处罚清单291项,减轻处罚清单45项,从轻处罚清单66项;共办理不予处罚案件611起,减轻处罚案件619起,从轻处罚案件1160起,减免金额1733.48万元。
法治保障坚强有力
严格执行立案登记制,完善中小投资者诉讼绿色通道。麻城市法院积极推进“当场立、网上立、就近立(跨域立案)”改革,设立专门绿色通道、优化营商环境涉企窗口。
深化民事诉讼繁简分流,加大多元解纷力度。通过完善案件繁简分流的运行机制,开展诉源治理、诉前调解、法院司法确认工作,推广使用线上调解平台,已邀请律师、社会志愿调解员共计83名入驻法院调解平台,大大提高了审判效率。
首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破产案件,破产案件提速增效。成功审结一起康华植物油脂有限责任公司破产清算案,是麻城市首例适用破产案件简易程序快审快结的案件。学习强国、湖北日报等媒体平台先后对其进行了报道宣传。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麻城市将瞄准最高标准
当好金牌管家优化营商环境
综合运用市场、社会、法治的力量
重点打造“七大环境”
将麻城打造成集聚高端要素的“磁场”
企业创新创业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