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做好这7件事,让癌症和心血管疾病远离你!

2023-03-08 11:37  

吸烟、超重、久坐……导致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些是相同的。现在研究证明,日常坚持做好7件事,癌症和心血管疾病都会远离你。


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了“生命简单七法则”,根据7项指标评估心血管健康,分别为:

1. 吸烟状况

2. 体重指数

3. 身体活动

4. 饮食

5. 总胆固醇

6. 血压

7. 空腹血糖

那么,做好心血管健康危险因素管理,能否降低癌症风险呢?

2023年2月,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肿瘤心脏病学》(JACC:CardioOncology)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年人如果长期改善上述7项指标,不仅可预防心血管病,还能降低癌症风险。


1. 及时戒烟

必须彻底戒烟。吸烟是对健康危害最大的不良生活方式,必须坚决戒除。不吸烟的人要劝阻周围吸烟的人,拒绝二手烟、三手烟的伤害。

2. 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是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身材就是在远离疾病。想减肥,管住嘴、迈开腿是最有效方法。没胖的人尽量不要胖起来,胖了的人,尽快控制体重。

3. 保持运动

保持规律运动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结肠癌、乳腺癌等癌症的发病风险;有效消除压力,缓解抑郁和焦虑,改善认知、睡眠和生活质量。

4. 规律饮食

(1)肉类摄取要适量,优先选择鱼。《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克。避免或尽量少食用加工肉品如香肠、火腿、培根、咸肉、腊肉等。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300克的新鲜蔬菜,深色蔬菜应占一半。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克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5. 控制“三高”

(1)血压标准: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

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健康中国”发文明确指出:目前,我国的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

(2)血糖标准: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同时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

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正常血糖值为:空腹血糖<6.1毫摩尔每升,同时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每升。

(3)低密度脂蛋白标准:正常值为<3.4毫摩尔/升

低密度脂蛋白,常被称为是“坏胆固醇”。它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9)》建议:大多数人和冠心病中低风险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为<3.4毫摩尔/升。

“三高”患者尤其要注意2个误区:

(1)服用药物后不检测“三高”指标

很多“三高”病人到医院看病、吃上药后就以为万事大吉了,这是错误的。服用药物治疗后一定要定期监测“三高”指标,了解控制情况(太高或太低都不行),必要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三高”指标达到标准后,随意停药

多数患者、特别是已经发生心脑血管病和(或)糖尿病者均需要长期用药。不能因为一段时间治疗后,指标降低到了目标值以下,就自行停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否则会明显增加疾病风险。

来源:健康时报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008/202303/5e62a9e609f356f8842f415edc0cd32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