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肾疗宝典”,警惕慢性肾衰竭这位隐蔽“杀手”

2023-03-17 08:36  

慢性肾衰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难治性疾病,虽然其危害性很大,但老百姓对于这类疾病的认识还十分浅薄。到底慢性肾衰竭是一种什么疾病?它是怎么危害到人生命的?临床上又有哪些有效的治疗方案呢?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什么疾病

慢性肾衰竭是由于各种不同原因而造成肾脏功能的减退,当肾脏不能代偿时,很多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给机体带来一系列的不良症状,这时叫慢性肾衰竭。最严重的称尿毒症,需要血透、腹透或肾移植。

导致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很多,我国主要原因是慢性肾炎,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城市人群中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已居前两位。

中医谈慢性肾衰竭

在传统医学上,虽然历代古籍并无“慢性肾衰竭”或“慢性肾脏病”一词,但该病在古代医籍中可归属于“关格”“癃闭”“水肿”“溺毒”“肾劳”等范畴。现代中医学将其统称为慢性肾衰病,指因肾脏疾病日久、病情迁延所致肾气渐衰,气化失司,开阖失常,湿浊、溺毒不得下泄,以少尿甚或无尿,或以精神萎靡,面色无华,恶心纳差,肢体浮肿为主要症见的一类病证。

慢性肾衰竭容易察觉吗

慢性肾衰竭的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所以说肾病是隐蔽的杀手。部分患者只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不适的症状。

进入慢性肾脏病3期4期之后,各种并发症会相继出现。最常见的就是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患者可表现为,食欲不振,呕吐,乏力加重,间断出现的水肿。同时还会出现肾性骨病,高血压,肾性贫血以及心功能衰竭。

中医治疗

中医学认为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起居调摄需顺应四时,饮食有节,劳逸适度,情志调畅。

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的思路及原则:

㈠ 治未病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重视慢性肾衰竭的早期防治。未病先防,预防肾衰发生;既病防变,防治终末期肾衰竭及并发症发生。强调运用“益气活血”法防治慢性肾脏病及慢性肾衰竭进展。多年的临床实践观察及证候调查研究,认为慢性肾脏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气虚血瘀证占很大比例,多因气虚而发病,因血瘀致病情迁延不愈,因而确立“益气活血”法。我院研制的具有益气活血作用的中药复方“三芪口服液”(黄芪、三七等)治疗慢性肾脏病,防治肾硬化,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㈡ 治病求本

人身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调理脾胃就是运轴以行轮,就是固本,只有益助后天,才能培先天。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二者为五脏之根本,生理上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病理上亦相互影响。肾虚则气化不利。脾虚则转输失调,运化失常,机体易受外邪侵袭、又易致内生之邪,变证丛生,故而调补脾肾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重要环节。

㈢ 用药平淡和缓

慢性肾衰竭病程长,病人多正气内虚,用药一定要顾护正气,治疗用药当平淡和缓,适时守方,坚持用药,慢病缓治。治疗不可急求其功,否则欲速则不达,要考虑药物的长期使用。组方细心,一般常选用药性平和的药物,药味精简,因而病人的依从性较高。

㈣ 分期论治

非透析期:均可选用中医治疗为主,在此阶段可以中医治疗为主,西医治疗为辅。中医治疗方法大多采用益气健脾补肾、活血化瘀蠲毒药物。

血液透析期: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如果无明显的严重并发症如高钾血症、严重酸中毒、急性心力衰竭等,仍然可以采用中医保守治疗。如果出现上述并发症,除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外,仍然可采用汤剂、中成药和中药注射液、灌肠等改善症状,改善营养状态及贫血等,即西医治疗为主,中医药治疗为辅,有助于提高血液透析的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㈤ 综合疗法

慢性肾衰竭病因错综复杂,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病变可涉及全身各系统,治疗上靠单一药物、单一疗法难以奏效。我院主张采用益气活血蠲毒、攻补兼施的中医综合措施,从多环节、多层次、多途径施治,达到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的目的。主要采用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方案,在内科基础治疗同时,根据病程的不同阶段选用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以及外用灌肠、药浴等多种治疗措施,其中健脾补肾、利湿化浊、益气活血为主要治法。具体方法:口服汤药、中成药,后期可配合结肠透析。汤药采用辨证施治;中成药包括三芪口服液、尿毒康等益肾健脾活血,以及大黄胶囊通腑泻浊,结肠透析则根据辨证情况使用结肠透析Ⅰ号(大黄、牡蛎、蒲公英等),若辨证属阳虚证的,则给予结肠透析Ⅱ号(Ⅰ号方中加附子等)。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慢性肾衰竭患者饮食首先要注意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

2.要根据个体差异适当限制水的摄入。

3.建议每日盐的摄入量不大于6克/天

4.低蛋白饮食,对于鸡肉、鱼肉、奶等优质蛋白食物,可以适当摄入,以保证能量的供应。

5.血钾较高的,对于含钾高的水果,尤其是香蕉、猕猴桃、柿子、橙子、葡萄等不建议食用。

药膳食补推荐

基于“药食同源”理论,根据食物与药材的“四性五味”特质以及患者的中医证候辨证施膳,以调理疾病所致的体质偏颇及辅助治疗,通过增加饮食中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降低机体的净产酸量。因慢性肾脏病3~5期的病机以脾肾亏损为主,可选用平性、温性类食疗药材。脾肾气虚证可选用党参、黄芪、山药等;湿浊或湿热证可加茯苓、白扁豆、芡实、薏苡仁、土茯苓、赤小豆等;兼有血瘀或血虚时可用红枣、龙眼肉、田七等;气阴两虚证则常用百合、枸杞、麦冬、葛根等。

特别提醒,冬虫草适当服用即可,不建议长期大量使用。

来源:39健康网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008/202303/52a0b84c851ea41e073cc5515450e02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