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看生态】第三期 英山:山区小县写好生态文明建设“大文章”

2023-03-29 11:22  

同心同创美好生活,共建共享美丽黄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为我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由黄冈市生态环境局、黄冈广播电视台共同设立的黄冈生态环境全媒体工作站专栏宣传节目《媒眼看生态》,第三期聚焦英山,看山区小县写好生态文明建设“大文章”,挖掘英山在“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下,变生态优势为生态产业,向绿色要效益,持续释放生态红利,探索出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好经验好做法。

英山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集山区、老区、库区于一体,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作为一个山区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压力不言而喻,但相比很多地方"工业立县"响亮的口号,英山却提出“生态立县”。生态环境优良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加快发展?“生态立县”这个口号是否立得住?怎么立?透过英山这几年的发展,我们来找寻答案。

远看水天一色、碧波荡漾,近看绿草盈盈、水鸟嬉戏,自2015年12月国家批准开展英山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以来,历经沧桑的张家咀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湿地巡护站站长张强:我们的水质从以前的三类、四类,现在常年保持在二类,水质变好以后,这里的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了,就在那个地方,到下午四五点以后就会出现很多鸳鸯。

然而几年前,却不是这般景象。公园建设之初,周边群众乱捕乱猎、乱搭乱建、乱丢乱扔,导致生态功能减退、水体污染严重、湿地面积减少。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英山把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纳入“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的重点内容,举全县之力,全力推进。

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周松涛:通过保护、修复、治理等举措,湿地公园及周边鸟类种类与数量有明显增加,保持了自然生态系统原有的地形地貌,保留了原有物种、生物群落,保持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现在的张家咀湿地公园风景如画,张家咀水库成了为周边5个乡镇及城区21.6万人供水的生命之库。

记者闻逆:绿色接力久久为功。2020年11月英山县张家咀库区通过评估验收,正式获评国家级湿地公园。与此同时,英山县全域开展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也掀起热潮。

英山林深如海,被誉为“中国天然氧吧”。想在发展中赢得先机,莫过于找准自己的比较优势,英山县委书记郑光文认为,优良的生态环境就是英山实现绿色崛起的最大优势。

英山县委书记郑光文:英山从人口和经济总量来看,在黄冈是个小县,但论生态资源英山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近70%,优良天气占比93%以上,pm2.5浓度27,pm10浓度41,在全市是第一位。

找准比较优势,从而培养竞争优势。在算生态账与经济账之间,英山探索“鱼与熊掌兼得”的统筹发展之路。

英山县委书记郑光文:曾经的英山“发展滞后”,既受我县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基础薄弱等方面的影响,也与我们选定的发展思路密切相关。所以我们认为必须要始终牢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守住了绿水青山这个天然屏障。

当地将“厚植绿水青山、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纳入县域发展战略的头号工程。

市民公园练歌

天气变暖,县城一河两岸沿线迎来一拨又一拨的居民。

市民陈翠英:以前是个烂河滩,这里水很臭。那么现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就是水清岸绿,变成了一个大公园。

英山县两河口区域系统性治理工程是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2.4亿,综合治理流域面积约 18.39 平方公里。经过两年的建设,项目去年年底完工,进一步完善了县域公共设施水平,也极大提升城市形象。

英山县水利和湖泊局 河库股负责人南京:通过堤岸加固、岸坡治理、岸线生态修复,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围绕“特色小山城、文化旅游城”的发展定位,英山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城区新增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

市民王华翔:现在城内公园建设的蛮多,到处都有个(活动)空间。现在就感觉到整个城市像个公园一样。

乘着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的东风, 英山全面建成城乡四级垃圾收运体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10处,污水管网日趋完善,城镇污水处理率稳步提升。

英山县西汤河污水处理厂厂长王磊:(污水排放)以前国标一级B的标准到现在提升为国标一级A的标准,现在我们这儿的数据,生态环境部是可以实时监控的,你看像我们现在的数据,全部都已经上传到生态环境部。

如今的西汤河,让附近村民叫好连连,河边又重现久违的浣衣情景。

英山县温泉镇西汤河村村民钱定国:天气好的时候河里面的水,水质清澈透底,明亮的很。

作为示范县创建牵头单位,黄冈市生态环保局英山县分局主导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日常监管,督促相关部门落实责任,促进全县下好生态文明建设“一盘棋”。

黄冈市生态环境局英山县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姜万友:坚持用“环保铁军”精神推动绿色发展,用环境治理留住绿水青山,空气优良率、环境空气综合指数连续三年位居省市前列,国、省、市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实实在在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打开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通道。

记者闻逆:好山好水出好茶,英山是我国著名的茶叶之乡,我身后的这一片茶园已经进入明前茶的采摘期,附近的一家茶企也正在开足马力赶订单,我们一起去看看。

去年,湖北大广茶业集团与莫斯科东方龙茶叶有限公司签订了2000吨茶叶出口大单,目前已经出货240吨。为保证订单交付,企业边生产边建设。

湖北大广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楚奇:今年又新增了31亩地,做了一个2500㎡的车间,已经采购了400万元的设备,加足马力把这个今年的1760吨(订单)完成。

生态文明建设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英山云雾茶获批成立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成为全省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全县茶园面积27.14万亩,产量3.06万吨,综合产值82.86亿元,辐射带动茶农7.8万户15.6万人增收。

英山县茶产业促进中心负责人安哲:实现了英山茶产业从规模发展转向质量效益发展,从扶贫产业转向振兴产业发展,从单一产业转向多元产业发展。

“英山苍术”是湖北重点培育20个农业特色产品品牌之一。日前,英山县县长王海霞在首届湖北省中药技能大赛作现场推介,“英山苍术”成功入选十大楚药”,英山被誉为“中国苍术第一县”。

湖北宏图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万雨露:从一户人家发展到今天全县有16700多户在种;从1亩的试种到现在我们全县突破了3万亩,从我们的一个村辐射到我们全县138个村。

努力变经济后发为绿色先发,变生态优势为生态产业,全县特色产业种植基地面积达65万亩,农产品加工值达33亿元。生态农业提质增效同时,与生态环境关联最密切的旅游业,也成为英山吸引人气和资本的金字招牌。

记者闻逆:中国好空气,英山森呼吸。这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也吸引了众多企业扎根英山,阳春三月,被誉为武汉后花园的英山四季花海景区,吸引了周边游客们纷纷前来打卡,拍照,赏花。

游客:我们经常来,风景相当好,拍照旅游都挺好。

景区覆盖9个村,共6000余亩,其中90%在大垴寨村。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一个项目,唤醒一方山水,幸福一方百姓。

 湖北四季花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华:将一片荒山野岭打造成一家国家 AAAA 级景区,初步形成英山文旅康养新城格局,在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了当地资源禀赋价值最大化。

目前,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 60 万人次,公司年营收1.5亿元,带领周边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近年来,英山坚守生态底线,用优质宝贵的生态旅游塑造高品质的“诗和远方”。

英山县委书记郑光文: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建成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这目前在全市是唯一的,“中国好空气·英山森呼吸”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去年英山实现旅游人数612万人,旅游综合收入42亿元,旅游业已成为英山发展的主引擎。

为尽快补齐工业短板,英山通过发展绿色产业、项目招引等系列举措,集中力量打造,集中要素投入,提速提质推进绿色崛起。投资5亿元的英创汇智项目当年签约开工、当年建成投产,实现工业项目科技引领和单体投资历史性突破。

湖北英创汇智精工有限公司 生产经理谢辉:届时形成一个从制造,粗加工到精加工再到总装再到销售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眼下,英山的青山绿水,让越来越多的投资商慕名而来。现代中医药、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加快发展,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体系日趋完善,工业园区拓展到10平方公里。大别山获苓产业园即将竣工,石材产业园加快推进,新认定国家高新企业19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2家。

今年市委、市政府把白莲河流域综合治理作为重点工作,英山县地处白莲河水库上游,不仅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要在白莲河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展现担当作为。

黄冈市生态环境局英山县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姜万友:当好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排头兵,守牢水环境安全底线,全面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英山生态环境质量;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换形式,努力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

目前,英山已实施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一个,新谋划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等4个项目。县委书记郑光文表示,要抢抓新一轮发展先机,以流域综合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英山样板”。

英山县委书记郑光文:在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上争先锋;在建设乡村振兴样板区上善作为;在建设现代工业振兴区上敢开拓;在建设文旅康养核心区上出实招,在建设美丽英山幸福区上勇担当,全域建设宜业宜游宜居宜养的美丽县城。

循着“生态立县”的思路,我们探寻英山绿色发展的足迹。当地高起点、大手笔谋篇布局,推出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为加快绿色崛起,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生态基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英山这位绿色发展的模范生,未来必将赓续红色血脉,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持续擦亮生态名片,绘就美丽英山新画卷。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303/de4605e9b8a034a9199607a066f824b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