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大学生兴起特种兵式旅游#
#大学生的军训式旅游#
#大学生特种兵式旅游为何成风潮#
频频登上热搜话题榜
其中在微博平台上
#当代年轻人特种兵式旅游#话题
已经超过6305.7万次
下课连夜奔赴火车站
半夜12点开始爬山
一天速刷8个景点、晚上只睡3小时……
简单来说就是
假期越短 玩得越狠
一些大学生在网上晒出了自己行程:
据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只有一天的清明假期前后,62%的00后游客选择在夜间出发奔赴目的地,有三成00后游客一天打卡超过4个景区。
今年春季,“特种兵”旅游就逐渐在社交媒体上走红。即便清明节只有1天假期,也不能阻碍年轻人们本着“宁可委屈自己,也不能委屈假期”的原则,在工作和学习的间隙踏上旅程。相关的速刷攻略、“特种兵式”打卡攻略,也成为年轻人关注的旅游相关内容。
据介绍,目前最受欢迎的“特种兵”旅游目的地,往往是景点相对密集、火车、高铁和市内公共交通便利的城市。其中,北京成为了年轻人最为关注的“特种兵”旅游目的地。重庆、长沙、上海、南京等拥有众多标志性景点和美食的城市,也是年轻人关注的热门“特种兵”旅游目的地。
“特种兵”旅游追求的是在短时间内打卡更多景点和热门体验。在“特种兵”旅游的行程安排中,珍贵的白天时间是不可能浪费在路上的,年轻游客们会选择夕发朝至的卧铺甚至硬座,或者半夜抵达的火车,开启自己一天的旅程。热门景点和美食是年轻人千里奔波的主要打卡地。
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分析,“大学就几年,疫情占三年。”疫情影响消退后,大学生“报复性旅游”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过去的时间回不来,那就只有在之后的日子里尽可能地“不辜负每一天”。终于可以畅通无阻地去玩耍了,大学生们似乎是要把之前几年想去没有去的星辰大海都补回来。
再者,作为学生和工薪阶层的普通年轻人,本就闲暇时间较少,紧凑的学业和工作安排让气定神闲的旅游成为一种奢望。所以,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看更多的风景,就只能让旅程尽量紧凑,赶尽可能多的路,打卡尽可能多的景点。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代年轻人“鸡娃也鸡自己”的常态。
也有少部分人其实并没有这么忙碌,进行“特种兵式旅游”并拍摄记录只是为了跟风赚一波热度,以便拥有更多的流量,收获更多的粉丝以便赚取利益。
在成都锦城学院文旅管理系副教授邓静看来,大学生特种兵式旅游对于旅游市场来说,是一波积极的流量。虽然学生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客单价消费金额不高,但是对于全国旅游市场的复苏会起到一种流量吸引,甚至品牌效应的带动作用。
特种兵式旅游能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邓静表示还需有更多时间观察,但是目前看来,她认为这更像是一种“狂欢”,帮助大学生释放情绪和压力。她认为,现阶段较为迫切的是,各地景区的运营商应该针对这股旅行消费的热潮,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特种兵式旅游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玩一天要休息两天才缓过来”,还有人由于旅途过于劳累而住院打点滴,直呼特种兵还是让大学生当吧,自己岁数大了实在承受不住。
在此我们也提醒大家
旅游还是应该量力而行 不要盲从
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
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对行程做出合理规划
没有足够的精力哪怕不去
或少去景点也不要透支自己
你有过“特种兵式旅游”的经历吗?
对这种旅行方式你怎么看?
评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