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记者从全市食用菌协会2023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大别山羊肚菌产业发展论坛上获悉,经过多年发展,2022年全市食用菌产业总产值已突破13亿元。
眼下,正是羊肚菌采收时节。4月5日,走进麻城木子店镇东山菌谷基地,一个个种植大棚映入眼帘,大棚内农民工们忙着采摘新鲜的羊肚菌。
该基地有大棚85个,总面积4万平方米。通过连作模式实现周年生产,主要栽培羊肚菌、栗蘑、竹荪、羊肚耳和大别山毛木耳等本地适生性品种。
“木子店镇正在积极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集教育科普、研学体验、旅游观赏于一体的综合教育基地。”木子店镇政府负责人介绍,东山菌谷基地辐射全镇10个村,村集体年增收60余万元,带动周边300余户群众和种植大户参与食用菌种植和生产,户均年增收8000元左右。
同样的丰收场景在罗田县胜利镇呈现。胜利镇大竹园村党支部书记夏建桥介绍,村里羊肚菌种植基地从30亩扩大到了50亩,预计今年可盈利30多万元。目前胜利镇已有15个自然村连片种植羊肚菌600多亩,每亩产值约35000元,产品供不应求,远销沿海市场。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壮大食用菌”。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科技支撑、绿色发展的原则,推行“科技支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供应链”模式,大力发展订单生产,推动食用菌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食用菌产业已成为黄冈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黄冈市食用菌协会理事长、黄冈师院教授郑永良介绍,目前,全市食用菌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能逐年提高,仅羊肚菌一项,从2019年协会成立之初不足500亩,经过4年发展,今年突破5000亩。全市食用菌产业总产值从2019年不足2亿元到去年突破13亿元。
科技协作、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市食用菌协会依托黄冈师院学科人才团队,组织博士教授深入大别山区开展野生食药用菌种质资源调查,共采集栗蘑、羊肚菌、灵芝等野生品9种,建立大别山食药用菌种质资源库,申报发明专利6项。市农科院牵头制订的《水稻-羊肚菌轮作技术规程》《花生-大球盖菇轮作技术规程》两项技术标准获批黄冈市地方标准,申报相关专利3项,授权专利2项。
培育链主企业,促进加工出口。培育了沃森生物、福旦农业、金顶农业、大别山菌业等一批规模企业,围绕从原材料供应、菌种生产、食用菌栽培、储运、精深加工、**、科普等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力争到2025年,全市食用菌种植面积达10万亩(其中草腐菌8万亩)、培养市场主体500个以上、带动20万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综合产值50亿元以上。
来源:黄冈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