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世好文】游闻一多纪念馆小记

2016-09-18 14:38  

 

初夏时节,来到位于鄂东大别山南麓闻一多先生的故乡——浠水县。浠水地处鄂东腹地,南临长江,北靠大别山,百里浠河绕城而去,千年古道穿城而行,京九线铁路从浠水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自古便有“水陆要冲、鄂东门户”之称。

几经打听,来到浠水县城清泉镇的东面,闻一多纪念馆就静静地坐落在浠水河畔(原清泉寺遗址上),清泉寺在历史上也是当地的旅游胜地,苏东坡、王羲之、刘禹锡、陆羽等都曾到此游览,并留下了许多诗词名篇。自古佳地出才子,这一隅充满文才灵气的地方,让人不觉心旷神怡。

走进纪念馆大门,这是一个庭院式的仿古建筑群,高低错落,古朴大方,环境特别地清幽雅静。沿着甬道往前走去,右手边洋溢古韵的白墙上挂着先生的名言警句,耐人细细品味。左转过一座七曲小桥,桥虽小,池面也不宽,仅十五米之距,却曲直有致,寓意闻一多先生短暂的一生是坎坷而曲折的,过了桥迎面看到广场上屹立着先生的铜像,右手拄着手杖,目光炯炯有神凝望着远方。铜像基座正面镌刻着原民盟中央主席楚图南题写的“闻一多”三个金字,熠熠生辉。

在铜像正前方有一池方塘,乍一看没什么特别之处,可据说晋代书圣王羲之曾在此练字,就在这池中汰笔写字,后人将其取名为“羲之墨沼”。 铜像左前方,是一口神秘的水井——清泉井,始建于唐贞元六年(公元790年),距今已有1226年的历史。传说这井水清澈甘甜,冬暖夏凉,当地百姓说喝了这清泉井的水还能祛病消灾、益寿延年,被人们誉为神水。原来清泉寺也是因清泉井而得名,而现在浠水的县城清泉镇又是得名于清泉寺,可以说是先有井,再有寺,继而有镇。

穿过广场,映入眼帘的“闻一多纪念馆”几个大字,是江泽民同志专门为纪念馆题写的。步入序厅,由闻一多先生小儿子闻立鹏等创作通高4米、全长14米的巨幅壁画《红烛序曲》赫然灼目,大片的红色基调映衬着黑色,不仅让人感到庄严悲怆,又有一种被楚文化深深感染的氛围。蓬松头发、叼着烟斗的闻一多先生侧身回首,神态自若。著名诗篇《红烛》序诗用篆书金字写在壁画上,古老的字体让人心生怀古之感。两侧墙面镶嵌着红烛样式的灯,给人以温暖。序厅中央有一块玉白石地碑,没有刻字,只有一些淡淡的水波纹,碑上燃烧着28支特制的红烛,象征28星宿,暗喻红烛精神与宇宙同在,环照整个序厅。画中有烛,烛光映画,烛画一体,相映生辉,构成《红烛颂》的意境!

怀着深深的敬仰之情参观了《闻一多先生生平事迹展》,展览总标题为“千古文章未尽才”!我们依次参观了三个展厅六个部分:(一)风华少年,佼佼学子;(二)华厦红烛,一代诗骄;(三)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四) 拍案而起,血洒千秋; (五) 精笔书画,游心佳冻; (六)人民英烈,永垂不朽。用大量珍贵图片、文史资料、诗文手稿和部分遗物,再现了先生47年人生道路的光辉历程。参观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先生是一位英勇的民主斗士,在那样艰险的环境中,不屈不挠,坚持斗争,始终给我们以力量!我们一定要学习其精神,并发扬光大!

展厅后面是一个人工湖,这是模拟闻一多先生故居前面的望天湖而建,先生对这个湖有着特殊的感情,多次在他的作品中提到它。虽是缩影,但经过人工精心雕饰,到也形神兼备。湖边的碑廊共36块碑,其内容以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闻一多的唁电、悼词、挽联为主,还有当代领导和书法家为闻一多的题词或敬录闻一多的诗文,皆为名家翰墨真迹,各种字体,风格各异,美不胜收。

参观结束后,在湖中的莲步上和夫人拍照留念,一阵小雨翩然而至,暑意顿消,于长廊间静坐,听雨赏荷,亦是人生快事!又想起先生之大爱——“爱昭日月,义满乾坤”,又念及东坡先生在此写下的一首《浣溪沙》来:“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吾辈定当努力,不负青春,不负中华!(窦立毅) 

来源:秀美浠水

责任编辑 姚 兰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210/201609/7f0fdeeccf7cabe2a27bf51686953de2.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