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可防可治

2023-04-14 10:36  




世界帕金森病日





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从1997年开始,将每年的4月11日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医生詹姆斯·帕金森的生日。1817年詹姆斯·帕金森医生用“震颤麻痹”定义了一种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为特征的疾病。为了纪念他,这种疾病被命名为“帕金森病”。




本期《老龄化国情教育宣讲百姓课堂》一起关注“帕金森病”的预防和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音频来源湖北之声《老年天地》点击收听)



《老年天地》直播(主持田天、嘉宾白丽娟)

白丽娟 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综合科(老年病科) 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美国奥古斯塔大学(原佐治亚州医学院)访问学者。发表SCI期刊及中文核心期刊多篇,主持省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省课题多项。

现任:武汉老年医学会神经专委会常务委员;武汉老年医学会内分泌代谢专委会常务委员及秘书;华中科技大学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理事;武汉协和医院舒缓医疗MDT团队成员。

专长:老年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老年常见疾病的诊治和综合管理。

01

白主任,您能不能首先给我们介绍一下帕金森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症状有哪些?在我们国家帕金森病的发病趋势是什么样的?

帕金森病是一种发生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一些患者大脑中神经元释放的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介质减少,当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这些症状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两类。运动症状有:静止不动时肢体不自主的抖动、身体的僵硬,患者因为肢体僵硬随之运动减少,并出现一些特殊的姿势异常,如躬身前倾的体位,走路时腿脚僵硬导致迈不开步子,出现小碎步的步态等。所以第一位发现帕金森病的医生,形象地给这种疾病命名为“震颤麻痹”。除了运动症状,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更早出现,但因为这些症状特异性差,往往会被忽视,如:嗅觉减退、便秘和各种类型的睡眠障碍等。因为神经元的退化是逐渐发生的,所以帕金森病起病比较隐匿,进展也比较缓慢。但到疾病晚期会损害患者的生活能力,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社会的照护负担。


我国200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的患病率1.7%,男女比例约1:1,与欧美国家类似。帕金森病的发病特点有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的趋势,到85岁以上,患病率则增加到4%。随着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帕金森病的患者也迅速增多,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总人数将从目前的260万增加到500万,需要社会的充分重视。


02

听说帕金森的发病原因很复杂。现在的医疗科技水平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但对于帕金森病的致病原因的研究进展不是很快。您了解到的最新的科研成果是哪些?

目前认为帕金森病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帮我们揭示了一些帕金森病的致病危险因素,为预防疾病提供了有利的基础。现在医学界公认帕金森病发病三大主要因素分别是:年龄老化、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


其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就是高龄,所以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越要重视帕金森病。年龄增长是不可避免的,但伴随增龄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是可以避免和改善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会加速大脑的退化,我们通过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就可以避免大脑慢性炎症,氧化应激损伤以及线粒体功能异常等。目前研究证明这些病理改变都是帕金森病的重要发病机制。所以,控制好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非常关键的疾病预防措施。


其次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明确某些化学物可以产生神经毒性,在实验研究中可诱发小鼠发生帕金森病,这些物质常见于杀虫剂、农药中。所以我们除了在工作和生活中要避免接触和做好劳动保护外,也要避免居住在橡胶厂、农药厂附近,暴露在污染环境或饮用污染的水源等。


关于遗传因素,目前研究发现约10%的帕金森患者有家族史,而有家族史不一定会发病。遗传因素只会增加患病的易感性,只有在环境和老年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会发病。一些帕金森病的致病基因也被发现,相关的基因检测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开展。


03

确诊为帕金森病的标准是哪些?现在临床上对于治疗帕金森是一个什么样的原则?好多疾病如果早发现、早治疗,预后效果可能要好很多。帕金森病也是这样吗?

帕金森病的确诊主要依据是临床症状,特别是典型的运动症状。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运动迟缓、肢体僵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异常。病程进展符合缓慢进展的特点,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嗅觉减退、大脑多巴能神经元减少等证据),以及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等综合做出诊断。目前还没有某项特异性的指标能用于确诊帕金森病。所以在症状不典型的疾病早期,确诊是非常困难的。可以说早期诊断,是目前帕金森病诊治中的一个难点,也非常考验医生的专业能力。


我们对帕金森病强调早诊断的目的就是尽早治疗。因为在疾病早期,可使用一些能延缓病程进展,即临床所说的疾病修饰治疗药物来减轻症状同时减慢疾病进展的脚步(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这在帕金森病治疗中是非常强调的。


至于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强调的是“尽可能以最小剂量的药物达到临床效果”,能改善症状、能提高工作能力、能改善日常生活即可,而不要求完全控制症状,消除症状。这个原则和其他一些慢性疾病如肿瘤、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的治疗原则不同。如高血压病的治疗目标是把血压控制在140/90这个正常值以下。而对于帕金森病患者,如果患者的震颤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我们就不针对控制震颤而进行药物干预。在药物治疗以外,还强调综合手术治疗、肉毒毒素治疗、运动疗法、心理干预、照料护理等多学科治疗模式。


04

针对帕金森病,不同地方、不同级别的医院是否设有相同的科室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您有哪些提醒和建议?

帕金森病作为神经系统疾病,二、三级医院的神经科都具有诊治能力;作为老年人群常见病,老年病科的神经亚专科也能对帕金森病进行常规的诊治。针对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在老年化社会迅速增多的趋势,我们国家也加强在全科医生中普及帕金森病的综合管理能力。2019年发布的《帕金森病基层诊疗指南》给全科医生提供了针对性、可行的、流程化的处置建议,帮助全科医生开展初步诊疗活动。

当然对于基层医院的医生,进行帕金森病的早期确诊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建议对出现可疑症状的患者,应转诊到神经专科进行系统的排查。

帕金森病的治疗也非常强调个体化。所以确诊后的患者,建议每6-12月专科复诊一次。家属应关注患者的情绪管理和精神症状,尽早发现病情的变化或者药物的副作用,如出现抑郁、幻觉或者运动症状的迅速加重就应立即复查复诊。


05

确诊以后,患者应该如何配合治疗?在生活中该注意哪些?

  1. 确诊帕金森后,首先要保持心情的舒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可以避免我们陷入焦虑、抑郁的情绪,这类不良的情绪问题不但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困扰,而且会加重病情的进展,非常不利于治疗。

  2. 适合的体育锻炼也非常重要,如太极拳、散步、游泳、瑜伽等运动是非常适合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方式。运动不但增强体质、改善症状,而且可以有效的改善脑循环、增强脑细胞的活性,从而延缓病情进展。

  3. 安全护理也非常重要:已经出现步态不稳的患者需要专人陪护,避免病人单独活动,造成走失、跌倒等意外发生。

饮食上的注意事项则非常多了。首先,我们建议患者以易消化、富营养的软食为主;食物中应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如维生素D、维生素E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保护神经元,纤维素可软化大便和增强胃肠蠕动;没有糖尿病患者,建议可适当食用蜂蜜减少便秘的困扰,起到食疗作用;因为帕金森治疗药物有一定胃肠道副作用,这时要戒烟酒、忌咖啡、浓茶、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当患者开始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后,应该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食物中蛋白质对多巴吸收的影响,比如药物在两餐之间服用,建议早餐和午餐食用高糖、高脂肪饮食,以保障药物的良好吸收,而高蛋白饮食可放在晚餐食用,因为晚上患者对运动需求是下降的,即使高蛋白饮食影响药物吸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是最小的。我们调整饮食结构的目的是即要保障患者充足的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又尽量减少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如患者出现了吞咽困难则应尽早给予鼻饲,保证机体能量摄入。此时再经口进食会造成食物误吸入肺部的风险,而且进食困难导致营养不良的出现,更不利于病情康复。


06

家里有帕金森病患者,家属是否定期做相关检查?有家族遗传的可能性吗?

有帕金森病家族史的人,患病的几率会升高。但现在的研究显示,帕金森病遗传因素只会增加患病的易感性,只有在环境和老年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会发病。所以有家族史的老年人,不要过度担心,我们可以从避免有害环境的接触,和减轻老化对大脑的影响两方面来避免患病。同时也要避免服用影响多巴能神经的药物如:奋乃静、氯丙嗪、利血平。在此说明利血平这个药物,它是一种中枢性降压药物,一些基层医院可能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如果有帕金森病家族史的老年朋友应该避免使用利血平来控制血压。


周期性健康体检中的神经系统体检可以帮助识别早期患者,所以老年人群或有家族史的朋友要保持定期体检的习惯。


一般出现肢体抖动症状,大家都会警惕而积极就医。但对于以肢体僵直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往往先出现肌肉关节因为不能放松导致的慢性疼痛,这时也可到神经科专科进行排查。


我们前面也谈到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往往先于运动症状出现。所以有家族史的患者要注意顽固性便秘、嗅觉减退、睡眠障碍这些症状。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07

患有帕金森病以后,患者的部分生活能力受限。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一些康复吗?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因为运动障碍,帕金森病患者或家属会担心在运动中受伤。但增加体育锻炼,加强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能力和肢体的柔韧性,对预防关节僵直、保持生活能力非常有意义,康复训练也能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所以我们非常鼓励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的进行康复训练。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首先保障环境的安全,避免跌倒的发生;建议患者在每日药效最好的时间段进行康复训练,每日坚持;定期评估疗效,调整康复方案,循序渐进,做到把康复贯穿全程。


08

最后,想请您跟我们的老年朋友提个醒:如何正确认识和面对帕金森病?

目前帕金森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受一定的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更取决于年龄和环境等因素。我们老年朋友要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好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管理,健康老年化,而不要过度畏惧疾病。得了帕金森病,我们仍然要肯定自己、接受自己,积极参加家庭及社会活动,多与他人沟通交流,配合康复与治疗。在此,我们也呼吁帕金森病的亲友们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关心和支持,为患者保持正常的社会生活创造条件,这也是“世界帕金森日”的社会意义,我们今年的主题就是“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

文字:白丽娟

主持:田天

责任编辑:夏叶

审核:简然  郑建华  夏叶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008/202304/0d62ee7dcce71224646c99461e3668a3.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