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寻“塔”之旅,领略黄冈“国保”风采

2023-04-19 10:07  

2023年4月18日,“变革中的文化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第23个“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今天

小编带您开启寻“塔”之旅

感受黄冈“国保”古塔文明

背后的尘封往事

一睹古塔的风采


【唐塔】平面以方形为主,少见六角、八角或圆形,其原因在于延续早期塔对木结构房屋的模仿。砖塔外观主要有两种,一为楼阁式,一为密檐式,形体都很高大,青砖砌筑,灰浆采用黄土泥。内部结构多呈空筒状,各层设置木扶梯,年久腐烂,或遭火灾后,内部成为一个空筒。


图片
图片

【唐·柏子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柏子塔--位于湖北省麻城市东北约16公里处阎家河镇柏子塔村九龙山。始建于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年),为六角九层楼阁式砖塔,有“楚天第一塔”之称。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柏子塔结构为“穿心式”和“回旋式”两种混合结构,一至五层为穿心式楼梯,六至九层为螺旋式楼梯。外观形制为仿楼阁式砖塔,檐下砖雕斗栱、檐椽、飞椽、屋面及砖,雕平座斗栱等制作,均与木结构完全无异,是目前我国砖塔仿木构建筑中,最真实的一座唐塔。特别是一、二层屋面之上为绿琉璃脊砖。琉璃砖用在塔上,现知最早是河南开封祐国寺铁塔,建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柏子塔比祐国寺铁塔早了266年,弥足珍贵。


图片
图片

四祖寺塔  【唐·毗卢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祖寺塔--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城西北15公里的双峰山之中。古建筑群是记载佛教传入我国几千年传播发展历程的珍负资料。其中,毗卢塔、众生塔、衣钵塔、明月桥和灵润桥5处古建筑,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毗卢塔是四祖寺道信禅师之墓塔,又名真身塔、慈云塔。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五祖弘忍亲承师命所建。唐代宗溢大医禅师慈云之塔。属亭阁式四门塔类,砖石构。四角攒尖顶,通高11.4米。全塔于稳重里带些轩昂气魄,且隐含古印度窣堵波遗风。清华大学徐伯安教授评述此塔是我国现存第二座古老的四门塔珍贵实例,众多亲临古塔的古建专家公认,有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


【宋塔】类型可以分成两类:一是体量较大的楼阁式塔,占全部宋塔的80%以上,其中又可分为带外廊与不带外廊两种,显著特点是都能登临。另一类是体量较小的实心塔,包括造像塔、宝箧印塔、无缝塔三种。还有一部分塔外观为楼阁式,实为实体的雕刻。从960年始,宋历时三百余年。宋初经济繁荣,佛教发展。佛塔建造达到高峰。


图片
图片

【宋·高塔寺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高塔寺塔--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县城东南角环城路内侧,又名百尺塔、春笋塔、乱石塔。2019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贞观时,唐姓族人在此建众造寺,是四祖道信大师的精舍之地,五祖弘忍大师曾在此修禅。唐咸亨年间,又建百尺弥陀佛阁,唐末毁于兵灾。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有天台僧仁禀,募化唐氏五兄弟捐资,在百尺弥陀佛阁原址建造高塔。历时三年,至天禧元年(1017年)建成。塔高一百七十尺,内坐铁铸四大部洲菩萨一尊,是我省境内宋代砖塔中第一高塔。


高塔寺塔为多层楼阁式密檐塔,砖石仿木结构,八角十三级,高33.4米。塔基平面为正八边形,底层单边长2.06米。在设计构思上的独特之处,一是塔檐和塔壁都不是平直砌造。水平面向下凹,竖直面向内凹,形成双幽式结构,增强了塔身外形的秀美舒展;二是塔体砖层不是水平砌造,而是呈外高内低的锅面向塔心集中,使全塔砖块密结;三是该塔是一座纪念性舍利塔,1986年维修拆除过程中,塔身逐层发现有“天宫”,内藏佛舍利的代用品――舍利七宝和供养物品,与塔身出土的塔志铭记载相符。高塔寺塔不仅具有文物史料价值,而且具有古建筑研究价值。同时为研究北宋时期中原佛塔瘗埋方式提供了实物资料。


【元塔】元代的汉式佛塔均仿照中原地区的标准建造,建成楼阁式或密檐式,数量不多,也无特殊创造。从忽必烈至元八年(1271)建国,到惠宗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历时近100年。元代推行喇嘛教,建寺造塔甚多,大部分是藏传寺塔。


图片
图片

【元·双城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双城塔--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红安七里坪镇周家墩村,为砖砌阁楼式佛塔,平面六角,东西向,13层,通高约35米,占地面积约53平方米。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塔身一至六层为五铺作砖雕斗拱承檐,七层以上为四铺作砖雕斗拱承檐,各层斗拱之上的檐椽、飞椽、屋面结构相同。塔内设有阶梯可通塔顶,采用穿心式和螺旋式相结合的建筑方法,塔内通道顶棚均有斗拱承托藻井、天花,天花饰以雕刻莲花、牡丹、双线纹等,各层斗拱、腰檐、勾栏、门窗、藻井、神龛等均以特制砖件拼装而成,榫卯相扣,严密合缝,整体保存较完好,基础稳定,塔体牢固,无明显倾斜。


图片
图片

【元·郑公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郑公塔--又名椿山塔,位于湖北省武穴市花桥镇郑公塔社区老街东约100米处,建于元至大元年(1308年),明成化三年(1467)年维修。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公塔是八面七层楼阁式砖塔。塔通高约20米,底层外边长2.4米,内边长1.4米,逐层内收。每层均有佛龛及浮雕图案,间设门窗。每层塔身均以条砖制作并仿照木楼阁式塔做成柱子、阑额等构件。郑公塔是湖北宋塔向明清塔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例证,是湖北境内少见的元代古塔,对研究湖北古塔发展历史和结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黄冈古塔众多,青云塔等40余座省、市(县)级名塔点缀鄂东大地,是我们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推进文物资源资产活化利用,最大限度发挥遗产的社会功能,深化文物与旅游融合发展,不断适应新时代文化遗产变革,是我们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应有之义。


来源:黄冈市文化和旅游局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008/202304/ecec849b09ea91590a5b8e22fcca5a74.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