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看生态】第四期 麻城:红色土地的绿色崛起

2023-04-28 18:11  

同心同创美好生活,共建共享美丽黄冈,欢迎关注《媒眼看生态》。麻城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是麻城的文化、精神和动力;绿色是麻城的资源、理念和道路。革命战争时期,麻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敢为天下先”的红色篇章。如今,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绿色则成为了这片红土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如何扛起“推动红色老区绿色发展”的责任担当,麻城用一套“组合拳”守住发展底线。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龟峰山生机勃勃,万亩野生杜鹃迎来了最佳观赏期,游人徜徉于此,流连忘返。

麻城市龟峰山风景区管理处旅游开发部部长李莹: 目前已进入赏花旺季,日游客量达到5000 余人,周末可达万余人,全国各地已有15余万游客来到景区赏花。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年,从全国各地到麻城看杜鹃,赏茶花,品菊花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份美丽来自于大自然,更来自于麻城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践行。

麻城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江淮分水岭,是大别山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麻城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成中心、挺进百强、谱写新篇”的目标,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挺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行列。在地方施政者看来,要实现这一目标,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是必由之路。

麻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洪为民: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首要就是扛起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坚决守住守好生态安全底线;二是促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三是惠民生,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黄冈广播电视台记者闻逆:沿着阎家河镇桂花村进村的主干道大家可以看到,河水沿着港内是缓缓流过,一路畅通无阻,很难想象几年前,这个港内是杂草丛生。淤泥堆积,对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麻城市阎家河镇桂花村党支部书记阳世高:总是堵塞,水流动不了,一旦逢大水的季节,把我们的田都淹没了。

生态修复解决了这一难题。2022年刘家河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开工。项目涉及阎家河镇和三河口镇共6个行政村村,总面积32.37平方公里。

麻城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洪波:通过对山水林田路实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小流域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项目实施后每年拦蓄径流40万方,减少泥沙3.9万吨,综合经济效益达90余万元。

将项目建设作为加快补齐生态治理短板的关键一招,带来的是高标准的生态环境,让乡村振兴更有底气。

黄冈广播电视台记者闻逆: 赏杜鹃美景,品龟山岩绿是麻城龟峰山一条不错的旅游线路,我现在就是在龟峰山下的茶园里,大家可以看到我身后的茶农正在采摘鲜叶。

麻城市龟山镇韩家大湾村民刘大姐:最开始一天10来多斤,现在大了一点点,(今天摘了)28斤6两。

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龟峰山脚下的茶园冲村每年茶叶产值可达800万万。过去是“靠山吃山”现在是”吃生态饭”,村里的发展加速转向生态旅游新赛道。

麻城市龟峰山风景区管理处茶园冲村党支部书记唐爱清:将依托龟峰山国家5A 级风景区创建,加大品牌宣传,加强品质监管,以一红一绿靓荆楚为目标,继续做好茶业+旅游业一三产业融合文章,丰富吃住游购等旅游要素,努力实现茶业产值过千万的目标。

近年来,麻城一系列生态工作思路的贯彻实施,使得地方特色产业茁壮成长。“麻城福白菊”、“木子店老米酒”、“麻城茶油”、“龟山岩绿”、“麻城辣椒”等先后通过地理标志认定,为绿色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麻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洪为民: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五大示范片区建设,重点打造“四廊四带”,成功申报菊花、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获评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先进单位。

大别山电厂是麻城市投资最大的能源项目,最大对外供热蒸气量为每小时1200吨。据测算,它的供热能力完全可以满足一个中等城市的生产生活需要。位于麻城市热能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的湖北童河通讯器材科技有限公司是第一批享受到蒸汽集中供热的企业。

湖北童河通讯器材科技有限公司法人胡姣: 我们的成本节省了将近20%,以前需要专人负责操作,现在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我们的环保压力也少了许多。

热能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聚焦“双碳”目标,围绕大别山电厂热能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园区规划面积1.5万亩,构建以能源产业为特色,以食品饮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导,以新型材料产业为支撑的“1+3+1”产业体系。

麻城能源热力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余剑:致力于建设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城市近郊节能型产业聚集区。项目达产后,预计每年将产生约18亿的蒸汽收入,同步拉动约20倍即360亿的工业产值,税收贡献超1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

在打造中部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引领区目标的引领下,麻城绿色低碳发展热潮涌动。

麻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洪为民:着力打造大别山清洁能源基地,全力推进热能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投资72亿的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一期并网发电,总投资80亿的大别山电厂三期项目即将开工建设。绿色建材入选省级重点产业集群。

从强力推进碳达峰行动、加快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到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进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麻城市生态环境部门频频发力。

黄冈市生态环境局麻城市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卫平:加快制定并落实《麻城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和《麻城市碳排放重点企业清单》。积极推广天然气、电力、风力及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严把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准入关口。不断促进绿色产品消费,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麻城持续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各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麻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洪为民: 2022年麻城空气优良率为85.6%,无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黄冈前列。国控、省控、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作为“中国花岗岩之乡”的麻城,其石材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步,到现在已走过了近30年的道路。‘由乱到治’‘由散到聚’‘由小到大’的跨越发展,不仅是场环保战,也是场产业升级的经济战。

走进麻城石材产业园内的湖北鑫蓝翔石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厂房内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却没有一点粉尘,加工的废水全部循环利用。

湖北鑫蓝翔石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鸿翔: 通过沉淀加压滤的方式,将废水进行处理后,抽至各生产工序进行回用。

2020年以来,麻城石材产业园区内企业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完成荒料场硬化、车辆冲洗站、清水切割改造,建成大型雨水池和大型废水循环利用处理罐,购置洗车、喷淋设备200余台套,投入使用罐装运输车300余台,安装生活污水处理设备173套。

麻城市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冯原:目前,麻城石材园区加工企业大切车间改造率达98%以上,清水切割完成率达100%,实现厂区废水零排放、公共区域废水和生产加工用水循环利用。

近年来,麻城石材产业经五轮环保督察考验,石材企业走上绿色转型升级之路,2022年12月,完成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并销号。2023年3月,麻城被全国工商联石材业商会授予“全国石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荣誉称号。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麻城发布“共同缔造令”,汇聚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共同解决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

黄冈广播电视台记者闻逆: 走进黄土岗镇堰头垸村,山清水秀,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绘就了一幅秀美的山村水墨画卷,曾几何时这里也是脏乱差,通过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之后,将这里打造成一个环境美,产业兴的美丽宜居乡村。

堰头垸村是全国第二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村。村里深入践行“五共”理念,从房前屋后出发;从群众需求出发;从绿化美化出发,建设生态美、乡风美、产业美、形象美的“四美”家园。

黄冈广播电视台记者闻逆: 走进黄土岗镇堰头垸村,山清水秀,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绘就了一幅秀美的山村水墨画卷,曾几何时这里也是脏乱差,通过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之后,将这里打造成一个环境美,产业兴的美丽宜居乡村。

堰头垸村是全国第二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村。村里深入践行“五共”理念,从房前屋后出发;从群众需求出发;从绿化美化出发,建设生态美、乡风美、产业美、形象美的“四美”家园。

麻城市黄土岗镇堰头垸村村委会副主任黄柳兵:近几年累计投入2000多万用于改善人居环境,其中村民自筹 捐赠 600 余万元。

随着环境变好,村民踊跃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人人共谋共建。

麻城市黄土岗镇堰头垸村村民周红英:环境好了之后,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和谐了。我自己也(在路边)建了一个小花坛,种一些小花花草草的,感觉非常舒心。

变化不止发生在堰头垸村,麻城坚持将“共同缔造”的发展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黄冈市生态环境局麻城市分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卫平: 聚焦创建成效,将生态示范创建融入共同缔造;聚焦突出问题,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融入共同缔造;聚焦治理需求,推动共同缔造资源下沉。


绿色赋能,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新动力。目前,麻城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镇1个,省级生态镇8个,省级生态村53个,市级生态镇12个,市级以上生态村369个。2022年,麻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亿元以上,GDP总量连续十年领跑黄冈,正在全面发力挺进全国百强县。

麻城之所以能交出一张高分答卷,核心密码在于坚定不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不懈用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这把金钥匙。新时期新责任,新起点新担当。麻城市挺进百强县市号角已经吹响,紧扣绿色底色、低碳路径、百强目标,麻城又将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写下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答卷。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304/f2bace9c162aec16f44b0abd317cdb59.png